《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工业固体废物合规义务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合规义务要求。
合规义务要求
- 1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九条第一款 - 2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九条第二款 - 3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制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十五条第一款 - 4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情况纳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年度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条第一款 - 6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对工业固体废物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等作出界定,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 7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开发、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公布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名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三条第一款 - 8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四条第一款 - 9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 10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六条第一款 - 11
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六条第二款 - 12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七条第一款 - 13
受托方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污染防治要求,并将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告知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 14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受托方承担连带责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 15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八条第一款 - 16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 17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资料,以及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促进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并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三十九条第二款 - 18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贮存工业固体废物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四十条第一款 - 19
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四十条第二款 - 20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终止的,应当在终止前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作出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四十一条第一款 - 21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发生变更的,变更后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该设施、场所安全运行。变更前当事人对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污染防治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义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四十一条第二款 - 22
对2005年4月1日前已经终止的单位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的费用,由有关人民政府承担;但是,该单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应当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承担处置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义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四十一条第三款 - 23
(四)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二条第五款 - 24
(七)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或者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二条第八款 - 25
(八)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未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并如实记录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二条第九款 - 26
(九)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二条第十款 - 27
(十)贮存工业固体废物未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二条第十一款 - 28
违反本法规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 - 29
(二)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二十条第三款 - 30
(二)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三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