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是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标准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SHOUCE365 | 编号: | SC365-EMS-CX-[xx] |
---|---|---|
版本: | A/4 | |
本次修改日期: | 2025-07-04 | |
生效实施日期: | 2025-07-06 | |
下次评审日期: | 2026-07-04 | |
页码: | 第1页/共1页 |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环境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小紧急情况或事故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和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生产、生活区及办公区可能出现的环境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处理。
3术语和定义
采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和权限
4.1管理者代表
负责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组织,包括应急预案实施。
4.2生产办
a)负责本程序的制定和修订,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
b)负责协调环境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组织工作。
c)负责对环境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纠正措施的验证。
d)负责制定环境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e)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并组织应急响应预案预演。
4.3公司所有员工
a)参加应急预案培训,掌握应急预案实施所需能力,并根据安排参加预演。
b)对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并迅速汇报。
5控制要求
5.1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因素
5.1.1依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确定管理程序》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均为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
5.1.2其他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因素包括火灾、地震、大风、暴雨、洪水或雷击等自然灾害;作业窒息、急性食物中毒和中暑;传染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等。
5.2应急准备
5.2.1公司紧急事件响应组织以管理者代表为主,由生产办及各部门/车间成员组成。
5.2.2公司办公区区域配备足够的应急器材,生产办定期检查,确保器材、设施灵敏有效。
5.2.3公司办公区建立义务消防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或紧急疏散演习。生产办填写“应急预案演习活动记录”。
5.3应急预案
5.3.1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和性质、响应的预防措施和配备的器材、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参与者责任和义务、事故发生时的对策和明确的联系方式。
5.3.2生产办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等。
5.3.3生产办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相关人员具备应急能力。
5.4应急响应
5.4.1公司发生火灾紧急事件,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生产办组织人员疏散、自救和报警,并组织现场抢救并协助消防部门控制事态。
5.4.2发生急性中毒、工伤事故等紧急事件,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生产办组织抢救中毒受伤人员,并立即向医院求救,同时将中毒情况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
5.4.3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响应
a)生产办人员掌握必要的地震自救方面的知识,当遇到地震预报时可组织全体员工学习避震知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b)在汛期和多风季节,生产办人员注意监听当地气象部门预报,遇到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在汛期或低洼地或河流附近技术作业时,做好相应预防,保证能够迅速安全撤离。
c)如果发生传染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时,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
5.5应急响应评价
5.5.1紧急情况结束后 24 小时内,事故单位填写“应急能力评价记录”报生产办和管理者代表,并自留备查。
5.5.2生产办在紧急事故发生后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按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改进。
5.5.3生产办每年对“应急能力评价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若相应的应急措施、预案操作效果不佳需要完善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生产办组织有关单位对程序、专项应急措施进行评审和修订。
5.6程序、应急措施和预案的修订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规定执行。
6相关/支持文件
6.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6.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确定管理程序》
6.3《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6.4《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7相关记录
7.1应急预案演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