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豸
汉字豸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豸
-
Unicode码:\u8c78
-
GBK码:F5F4
-
实体:豸
-
繁体中文:豸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zhì
注音ㄓˋ
切音
池尔切,上纸,澄。
切音
宅买切,上蟹,澄。
2
“鸠”的被通假字。
3
本指无足之虫。后亦泛指虫类。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虫豸兮夹余,惆怅兮自悲。
蜚扬恨不鸟两翅,跐蹈恨不百足豸。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4
兽脊隆起伸长貌。参见“豸豸”。
5
比喻姿态妖媚的女子。
选胜爱踏金阊尘,下车便睹娟娟豸。
爱此娟娟豸,字以红苹好。
增婵娟以此豸。
婵娟、此豸,姿态妖蛊也。
“此豸”本为联绵词,后人误解,遂以“豸”单独表示“此豸”之义。
6
见“貏豸”。
7
獬豸冠。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一角,能辨曲直,因此古时法官戴的帽子称獬豸冠。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何当戴豸客,复问此生涯。
今人见御史旧有獬豸冠,单呼为豸。
参见“獬豸冠”。
8
通“止”。制止,解救。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杜预注:“豸,解也。欲使郤子从政,快志以止乱。”
清顾炎武《日知录‧豸》:“《庄子‧在宥》篇:‘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止,当作‘豸’,古止、豸通用。
一国将来之主人翁,而悉被戕于今日愦愦者之手,国其尚有豸乎?
《左传‧宣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