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止
汉字止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止
-
Unicode码:\u6b62
-
GBK码:D6B9
-
实体:止
-
繁体中文:止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诸市切, 上止, 章。
zhĭ
足, 脚。 后通作“趾”。 《仪礼‧士昏礼》: “御衽于奥, 媵衽良席在东, 皆有枕, 北止。”
止, 足也。
当斩左止者, 笞五百。
止, 足也。
忽闻溪边林中响甚, 往看之, 乃无止蜥蜴。
栖息。 多用于鸟类。
交交黄鸟, 止于棘。
长安又谣曰: ‘凤凰凤凰止阿房。 ’
居住。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止, 犹居也。
泉州岁凶, 君筑室, 止穷民。
指住所。
某到此, 以敝止未完固, 少留以葺。
至;到。
鲁侯戾止, 言观其旂。
戾, 来。 止, 至也。
俊雄英豪, 辐至蜂止。
停止;终止。
山下有险, 险而止。
吾见子, 于此止矣!
大臣之节, 不可则止。
雨浪浪其不止。
袁圆大笑,小柱儿站在门口也哈哈不止。
谓使停止。 参见“止雨”。
挽留;收留。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 投版弃官而去。
其灵丘罗思祖宗门豪溢, 家处隘险, 多止亡命, 与之为劫。
扣留。
丕郑如秦谢缓赂, 乃谓穆公曰: ‘君厚问以召吕甥、郤称、冀芮而止之。 ’
止, 留也。
今齐王使李终之勺(赵), 怒于勺(赵)之止臣也。
俘获。
使叔孙豹悉帅敝赋兵……与邯郸胜击齐之左, 掎止晏莱焉。
从后曰掎。 止, 获也。
﹝鹿悆﹞为综(萧综)军主程兵润所止。
三军散走,之才退至吕梁, 桥断路绝, 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等待。
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吉事虽止不怠。
止, 立俟事时也。
吉事虽有立而待事之时, 而不可失于怠惰。
子姑止之。
子姑止之, 犹子姑待之也。
﹝苻坚﹞乃谓将士曰: ‘今危困, 计无所设, 卿等可去, 吾将止死。 ’
阻止;制止。
孟尝君将入秦, 止者千数而弗听。
臣尝有罪, 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
襟带要害, 以止吴人之西。
﹝满少卿﹞又恐怕外边有人知觉, 连忙止他道: ‘多是我的不是。 你而今不必啼哭, 管还你好处。 ’
她还要说下去, 可是母亲止住了她。
减省。
若谷不足, 则止余法用;有余, 则藏之, 以待凶而颁之。
止, 犹杀也。
注云‘止, 犹杀也’者, 犹《廪人》‘杀邦用’之杀, 谓减省之也。
人的仪态举止。
淑慎尔止, 不愆于仪。
止, 容止也。
令仪令色, 爱以资始。 塞渊其心, 淑慎其止。
尽头;止境。
刻诗其碑, 为示无止。
使遇宽韵而愈加思索, 则他日造诣, 未见其止也。
椎名。 用以击柷止乐。
所以鼓柷谓之止。
柷如漆桶, 方二尺四寸, 深一尺八寸, 中有椎柄连底挏之, 令左右击。 止者, 其椎名。
梵文“奢摩他”之意译。 清龚自珍《释二门三点同异》: “二门三点, 有二种释: 先释二门, 止、观是;乃释三点, 空、假、中是。”详“止观”。
仅;只。
仁义, 先王之蘧庐也,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不求千涧水, 止要两株松。
九秋黄叶五更烟, 止应摇落尽, 不必问当年。
但那些书上, 至多就止记着‘愚民政策’和‘愚君政策’全都不成功。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 表确定语气。
亦既见止, 亦既觏止, 我心则降。
止, 辞也。
于皇仁考, 淡焉虚止。
潭人来止, 相语而喜: ‘我知视成, 无豫经始。 ’
通“职”。 职分, 职事。 《诗‧小雅‧巧言》: “匪其止共, 维王之邛。”
小人好为谗佞, 既不共其职事, 又为王作病。
通“沚”。 水中小块陆地。 《说文‧水部》“湜”字下引《诗》: “湜湜其止。”今本《诗‧邶风‧谷风》作“湜湜其沚”。
姓。 见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