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复
汉字复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复
-
Unicode码:\u590d
-
GBK码:B8B4
-
实体:复
-
繁体中文:復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房六切,入屋,奉。
扶富切,去宥,奉。
亦作“复”。
还,返回。
无往不复。
复,返也。
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槐欲成阴分袂时,君期十日复金扉。槐今落叶已将尽,君向远乡犹未归。
由魏过齐入燕凡二千里,甲午岁复于乡。
舟子张潮,利其金,潜移舟僻所,沉赵而复,诈为熟睡。
抵偿;偿还。
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毌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
复,偿也。
愿从大王请籴,来岁即复太仓,惟大王救其穷窘!
谓归还。参见“复政”。
恢复;康复。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自然感疾惫形体,后日虽复应伶俜。
好古之士,宜本志叙所采《七录》大略,取而编成一书,以复十二卷之旧。
收复;光复。
企子元礼寻复洛州,斩东魏刺史杜密。
贞元二年,从司徒刘公复汴州。
元帅在上,帝京初复,十室九空,为今之务,当先招集流移,使安故业。
重复;反覆;回环。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复山长道阻跻。
告诉;回答;回覆。
《管子‧中匡》:“管仲会国用,三分之二在宾客,其一在国。
复,白也。
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而不复,何为无用应哉!
复,答也。
诲余以义,复我以诚。终日以语,无非德声。
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命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有贾于交广者,或语之以欲得椰实。比及三年而反,其人已死矣,乃陈椰实于位而告以复之。
又;更;再。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江田稻花露始零,浦中莲子青复青。
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
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
报复。
﹝子胥﹞三年自咎,不亲妻子,饥不饱食,寒不重彩,结心于越,欲复其仇。
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或复私雠,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
谓实践诺言。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复,践言也。
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
与人交,和易简谅,言必可复。
谓免除徭役或赋税。
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复其户,不徭役也。
复,谓免其赋税也。
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
其管内八州百姓,并宜给复一年。
是三者,法皆得以复其户,而无杂泛之差。
泛指消除。
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
古丧礼称召唤始死者的灵魂为“复”。 《礼记‧檀弓下》:“复,尽爱之道也。”
复,谓招魂。
始死招魂复魄者,尽此孝子爱亲之道也……招魂者,是六国以来之言,故《楚辞》有《招魂》之篇,《礼》则云‘复’,冀精气反复于身形。
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其辞一也。
《南史‧韦粲传》:“大同中,帝尝不豫,一日暴剧,皇太子以下并入侍疾,内外咸云帝崩。
朱子曰:古者人死,则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也。
参阅《通典‧礼九八》。
通“覆”。倾覆;颠覆。 《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杨伯峻注:“《史记‧伍子胥传》作‘我必覆楚’,复即覆,倾覆也。此复乃假借字。
俞樾《平议》亦云。”
地室。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
一说为开掘于住穴之内的窦窖。参阅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陶复陶穴》。
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震下坤上。
复。亨。出入无疾。
姓。
春秋楚有复遂。见《左传‧文公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