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以
汉字以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以
-
Unicode码:\u4ee5
-
GBK码:D2D4
-
实体:以
-
繁体中文:以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yĭ
〡ˇ
〔《广韵》羊己切,上止,以。〕
任用;使用;运用。
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
王当继续从今已往立其善政,其勿用憸利之人。
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
礼之以,和为贵。
按,《论语‧学而》以作“用”。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
以,用也。君但虚心以待之,彼则各自用其能也。
王者之师,将德是以。讨叛惟武,携远在宽。
使。
﹝庆忌﹞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鱼鳖。
按,“可以”与“可使”为互文,又《山海经‧北山经》郭璞注引《管子》“可以”作“可使”。 《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战国策‧秦策一》:“泠向谓秦王曰:‘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以,犹‘使’也。
认为。
﹝公﹞告郈孙,郈孙以可,劝。
《新唐书‧萧瑀传》:“﹝瑀﹞每燕见,辄言:‘玄龄辈朋党盗权,若胶固然,特未反耳。’帝曰:‘知臣莫若君。朕虽不明,宁顿懵臧否?’因为瑀晓解。
张父大悦,以富媳必多妆奁,可增岁入。
及,连及。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以,及也。
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
言无及万夫。
按,《吕氏春秋‧顺民》引《汤誓》“以”作“及”。
缘故;原因;道理。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列子‧周穆王》:“华子既悟,迺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即,立即。详“以时”。
代词。何,何处。
代词。此,这。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
于以求之,犹言于此求之也。
《战国策‧魏策三》:“‘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介词。拿;用。
﹝公子﹞醒,以戈逐子犯。
墨浆以大器贮,备濡染也。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介词。表示处置或主使。犹言带着、率领。
宫之奇以其族行。
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王诱妾以儿来,寻逐妾,杀儿,焚之。
介词。介绍论事的标准。犹言“以……论”;“论……”。 《左传‧宣公四年》:“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藉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发民筑城,日夜不得休息,民大惊扰,争迁居城中。男女昏会,不复以年。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介绍具有的身份或资格。
将军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为平陵侯。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初,唐绍仪以清内阁总理袁世凯代表,伍廷芳以民军议和代表,自十月二十八日,开议于上海英租界之市政厅。
介词。为。
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
以,犹为也。
意谓为国家土地之安全,于是事齐。
介词。在;于。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以一九○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的市门头。
介词。自;从。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介词。与;同。
主人以宾揖,先入。
以,犹与也。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
﹝烈﹞少时本太学书生,学无不览,常以人谈论五经百家之言,无不该博。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易‧鼎》:“得妾以其子,无咎。”
言得妾与其子也。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按以、与古通用,‘声以色’犹云‘声与色’也,‘夏以革’犹云‘夏与革’也。
﹝季武子﹞赋《常棣》之七章以卒。
以,犹‘与’也。卒,卒章也。言赋《常棣》之七章与卒章也。‘卒’下无‘章’字者,蒙上而省。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家有老母,必禀请以行。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则”。 《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
处,居也。居则念为恶于吴国。
故有道以御人,无道则制于人。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汉刘向《说苑‧杂言》:“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连词。因为,由于。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
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隋文帝以子秦孝王俊有疾,驰召名医许智藏。
临末我还要记念镰田诚一君,他是内山书店的店员……三三年七月,以病在故乡去世。
连词。因而;因此。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汉刘向《列女传‧卫二乱女》:“南子惑淫,宋朝是亲,谮彼蒯聩,使之出奔。
其后,上将有所相,不可于众。君与起居舍人李约交章指摘,事以不行。
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尝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后果举事。
按“以” 《史记‧项羽本纪》作“以是”。
连词。如,如果。
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几千里,非特闾巷之资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遭万世之变,则不可称讳也。
助词。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音节,不表义。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婉婉夫人,有籍宫门。克承其后,以嫁以婚。
夫地有草木,天不雨露之,则不能以生;月有光华,日不照望之,则不能以明。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助词。表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矣”。 《战国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
按,“生全以” 《群书治要》卷三九引作“生全矣”。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
助词。用在单纯方位词前,组成合成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如:他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下。
通“已”。已经。 《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
吾念十九入汝家,今以八十矣,凡生汝辈三男二女。
乃知君子理身格物之道,自有本也,险难以萌而不之见,宜其悔焉。
通“已”。太;甚。 《左传‧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杨伯峻注:“以,太也。”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以、已通,太也。
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神气以灵,余亦伟童子之独出于等夷也。
通“已”。止。 《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朱熹注:“以、已通用。无已,必欲言之而不止也。”
‘无已’犹言‘不得已’。
通“已”。谓不许,不同意。 汉枚乘《七发》:“诚必不悔,决绝以诺。”
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文选》:“决绝以诺,‘以’与,‘已’通,言或已或诺,具决绝而无犹豫也。
《表记》(《礼记》篇名):‘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郑注曰:‘已,谓不许也。’”
通“有”。 《战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季札使还,至吴,阖闾以位让,季札曰:‘苟前君无废,社稷以奉,君也。吾谁怨乎?’”社稷以奉,《史记‧吴太伯世家》作“社稷有奉”。
通“又”。 《左传‧成公十六年》:“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
‘以伐林而积之’,当从《太平御览》所引,作‘又伐林而积之’。
第二部分
发音
象齿切,上止,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