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义
汉字义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义
-
Unicode码:\u4e49
-
GBK码:D2E5
-
实体:义
-
繁体中文:義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发音
宜寄切,去寘,疑。
〡ˋ
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
指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义不伤先人名。’
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
认为合乎正义或道德规范而加以称许。
于是襄子大义之。
诸番义公之为。
理应。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需》“附考”:“《易传》常以义为宜。义、宜古通用。
《旅‧象传》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释文》:‘一本作宜其焚也。’此本书义、宜通用之证。”
适应,顺应。
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名分。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秩,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也。
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
善良。亦指善良的行为。
彊而义。
义,善也。谓性发彊而又良善也。
立法者将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将抑人以下达,则人争向下流而为恶。
意义;道理。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
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
引申为用意。
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士,其义非独使之寻文字,窥笔墨也。
恩义;情谊。
及荐寝席,义盛情深。
指保持恩义、情谊。
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
谓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如:义仓,义田;义演。
名义上的;假的。如:义父,义儿;义齿,义肢。
语首助词,无义。
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
义,助语词。
太平天国爵名之一。
朕诏……六部、义、主、佐将、内外各省众官将兵知之。
通“议”。 《战国策‧东周策》:“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
上不与义之,使独为之。
义,读为议。
高帝与吕后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义。
《史记‧吕太后本纪》及《汉书‧高后纪》皆作“议”。
姓。
汉有义纵。见《汉书》本传。
第三部分
发音
鱼羁切,平支,疑。
〡ˊ
“仪”的古字。
仪容;状貌。
服美义淫。
俞樾《群经平议‧周书》:“义,当读为仪。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周官‧肆师》注曰: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行、状、年纪也。”
仪制;法度。
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朝以正班爵之等义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引王念孙曰:“义,读为仪。正义曰:‘朝以正班爵之等义。’等义,即等仪。
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外篇》:“此义字非仁义之义,乃礼仪之仪。
《周官‧大司徒》:‘以仪辨等,则民不越。’郑注曰:‘仪,谓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之属。’故曰:‘不敢乱者,长礼仪也。’古书仁义字本作谊,礼仪字本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