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致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致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致关键字的句子

[zhì]

释义:

1

送达;使达到。

2

奉献;献纳。

3

给予;让给。

4

表达。

5

转告;回报。

6

施加;施行。

7

归还;交还。

8

召集。

9

招引;招致。

10

求取;获得。

11

制胜。

12

造成;导致。

13

积累。

14

指重叠。

15

放置。

16

置办。

17

意态;风度;情趣。

18

心志。

19

指思想的趋归。

20

指事理;深奥微妙的道理。

21

连词。犹以至,以至于。

22

“致”的古字。精致;坚密。

23

“致”的古字。周密。

24

“至”。达到。

25

“至”。尽;极。

26

“至”。过分。

27

“质”。契约。

28

“质”。信实。参见“致实”

29

“致”

列表:

  • 1

    蚔鼃谏于王而不用,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鼃,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 2

    孟子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 3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也。”

  • 4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6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 7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1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1. 犹 : 或作“由”。《孟子正义》作“由”。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