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34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34。
正文
第九章9.34 核心句子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核心词组
- 章问
- 号泣
- 旻天
- 何为
- 孟子
- 怨慕
- 父母
- 然则
- 长息
- 公明
- 闻命
- 是非
- 所知
- 孝子
- 不若
- 竭力
- 耕田
- 子职
- 而已
- 二女
- 百官
- 仓廪
- 畎亩
- 天下
- 士多
- 之者
- 不顺
- 穷人
- 无所
- 不足
- 解忧
- 好色
- 富有
- 天子
- 富贵
- 无足
- 可以
- 少艾
- 妻子
- 不得
- 热中
- 终身
- 大舜
- 莫如
- 则不
- 男女
- 居室
- 大伦
- 废人
- 是以
- 捐阶
- 瞽瞍
- 从而
- 谟盖
- 都君
- 干戈
- 郁陶
- 忸怩
- 臣庶
- 不识
- 奚而
- 昔者
- 生鱼
- 子产
- 校人
- 反命
- 圉圉
- 洋洋
- 攸然
- 故君
- 诚信
- 为事
- 共工
- 幽州
- 驩兜
- 崇山
- 三苗
- 三危
- 羽山
- 四罪
- 不仁
- 有庳
- 仁人
- 如是
- 他人
- 藏怒
- 不宿
- 亲爱
- 之而
- 已矣
- 匹夫
- 可谓
- 何谓
- 有为
- 吏治
- 贡税
- 岂得
- 虽然
- 常常
- 源源
- 而来
- 不及
- 咸丘
- 盛德
- 南面
- 而立
- 诸侯
- 北面
- 孔子
- 于斯
- 岌岌
- 诚然
- 乎哉
- 君子
- 齐东
- 野人
- 尧老
- 放勋
- 徂落
- 百姓
- 考妣
- 四海
- 遏密
- 八音
- 无二
- 以为
- 二天
- 不臣
- 普天
- 莫非
- 王土
- 率土
- 王臣
- 如何
- 非是
- 王事
- 养父
- 独贤
- 不以
- 逆志
- 云汉
- 黎民
- 孑遗
- 无遗
- 尊亲
- 永言
- 孝思
- 夔夔
- 齐栗
- 允若
- 与人
- 孰与
- 谆谆
- 不言
- 行与
- 大夫
- 于诸
- 主祭
- 百神
- 主事
- 非人
- 能为
- 之子
- 南河
- 朝觐
- 讼狱
- 讴歌
- 然后
- 中国
- 自我
- 天听
- 民听
- 有言
- 至于
- 不传
- 不然
- 阳城
- 之后
- 不从
- 丹朱
- 不肖
- 历年
- 施泽
- 承继
- 相去
- 久远
- 舜禹
- 仲尼
- 不有
- 继世
- 桀纣
- 伊尹
- 周公
- 太甲
- 颠覆
- 典刑
- 悔过
- 自艾
- 复归
- 唐虞
- 夏后
- 割烹
- 有莘
- 尧舜
- 系马
- 千驷
- 一介
- 诸人
- 使人
- 币聘
- 嚣嚣
- 何以
- 聘币
- 岂若
- 既而
- 幡然
- 身亲
- 先知
- 后知
- 先觉
- 后觉
- 天民
- 斯民
- 匹妇
- 自任
- 如此
- 正人
- 圣人
- 不同
- 道要
- 天诛
- 自牧
- 痈疽
- 侍人
- 好事
- 子路
- 兄弟
- 有命
- 无义
- 无命
- 鲁卫
- 司马
- 将要
- 微服
- 当厄
- 主司
- 贞子
- 近臣
- 所为
- 远臣
- 所主
- 百里
- 自鬻
- 五羊
- 食牛
- 虞人
- 垂棘
- 屈产
- 假道
- 不可
- 不智
- 有行
- 可传
- 后世
- 不贤
- 乡党
- 自好
- 不为
核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