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正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正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正关键字的句子

[zhèng]

释义:

第一部分
1

当中;不偏。

2

直,不弯曲。

3

端正,不斜不歪。

4

正直,正派。

5

公正合理;不偏颇。

6

正确。

7

准确,无偏差。参见“正正”

8

标准;准则。

9

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

10

整齐。参见“正正”

11

纯一不杂。

12

真诚。

13

正式的;主要的。

14

正当的,正经的。

15

指正面。同“背”“侧”“正房”

16

指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如:正方形,正六角形。

17

严肃,严正。

18

使庄重严肃。

19

辨别是非,判定正误。

20

纠正,修正。指将歪斜不正或有偏差、谬误的事物改正过来。

21

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论、礼仪等方面,将违反原则、标准或规定的匡正过来。

22

治理。

23

谓治罪。

24

止,制止。

25

登位;就职。

26

决定;确定。

27

预定。

28

敕令,命令。

29

嫡。与“庶”相对。

30

君长。

31

指君临,统治。

32

泛指官长。

33

古官名。军官名。

34

古官名。行政长官名。

35

“正书”、“正楷”的简称。

36

副词。正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7

副词。正好,恰好。

38

副词。偏偏。表示同所要求或所期望的相反。

39

副词。仅;只。

40

副词。的确,实在。表示肯定的强调语气。

41

连词。纵然,即使。

42

代词。犹这么,这样。

43

古代指军队作战的常法。与“奇”相对。其含义甚广,如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等等。

44

古代用的数目字,为十亿万。

45

古代记时术语,指“时”的后半部分。

46

数学上指大于零的,物理学上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荷。

47

“政”。政治;政事。

48

“证”。凭证。

49

“证”。证实。

50

“证”。谏。

51

姓。

第二部分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

用以代称历法。

3

箭靶的中心位置。

4
5

“征”。赋税。

6

“征”。指征税。

7

“征”。征伐。

8

“征”。征役。

列表:

  • 1

    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 2

    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 3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4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5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 6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 7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8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无缺。』

  • 9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 10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11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 12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13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路而不由,哀哉!”

  • 14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则眸子了焉;胸中不,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 15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以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夫子未出于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16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莫不。一君而国定矣。”

  • 17

    子从于子敖之齐。乐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昔。”曰:“昔昔,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 18

    孟子谓乐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 19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人者也,况辱己以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 20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 21

    曰:“孔子先簿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

  • 22

    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对。”

  • 23

    鲁欲使乐子为政。

  • 24

    公孙丑曰:“乐子强乎?”曰:“否。”

  • 25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命也。桎梏死者,非命也。”

  • 26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1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1. 犹 : 或作“由”。《孟子义》作“由”。

  • 27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己而物者也。”

  • 28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 29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也,各欲己也,焉用战?”

  • 30

    浩生不害问曰:“乐子,何人也?”

  • 31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32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33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