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方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方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方关键字的句子

[fāng]

释义:

第一部分
1

相并的两船;竹木编成的筏。亦指以舟、筏渡水。

2

并列,并排。

3

引申指一并;一齐。

4

等同;相当。

5

比拟;比喻。

6

比较;对比。

7

品类;类别。

8

方形。与“圆”相对。

9

指大地。

10

方向;方位。

11

方面。

12

旁边;一侧。

13

谓偏离中心。

14

四周围绕。亦指界限或界线。

15

地方;地区。

16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多用于计量土地。

17

上古指邦国。亦指古行政区的州。

18

境域;边境。参见“方外”“方表”

19

古代祭祀名。指秋祭四方之神。

20

道理;常规。

21

方法;方略。

22

方正;刚直。

23

辨别。参见“方物”

24

据有。

25

系缚。

26

古代指医卜星相等方术。

27

方子;方剂。药方。

28

方子;方剂。指处方,开方子。

29

方子;方剂。饮食、酿造等业上的配方标准。

30

古代书写文字用的木版。

31

古谓掘土成坑为方。

32

古人灼龟取兆,方为兆名之一。

33

违背;违拗。

34

数学上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方法。

35

量词。用于体积和面积。体积一方因计量物不同而不同:沙土一般以方一丈、厚一尺为一方,石头则以长、宽、高各一尺为一方。面积除田亩外,其他面积一方指一丈见方。公制指平方米或立方米。

36

量词。古代田地的面积单位。有不同的定制。如熙宁五年,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37

量词。用于方形的物体。

38

副词。方始;方才。

39

副词。将,将要。表未来。

40

副词。表示某种状态正在持续或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犹正。

41

副词。仅仅;仅只。

42

副词。却,反而。表示语气转折。

43

介词。当,在。

44

“谤”。讥评。参见“方人”

45

代北方地名。在今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

46

姓。

第二部分
1

“房”。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

2

“防”。防御。

第三部分
1

“旁”。广大;广博。

2

指遍及。

3
4

列表:

  • 1

    孟子对曰:“地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2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彊。海内之地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3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七十里,有诸?”

  • 4

    曰:“寡人之囿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 5

    曰:“文王之囿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6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7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脩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8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9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10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 11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者,几千人矣。”

  • 12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 13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 1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 15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 16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17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 18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19

    孟子曰:“规矩,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 20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21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 22

    “天子之制,地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 23

    “大国地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 24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之食供簿正。”

  • 25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26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 27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 28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