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方外
词语方外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方外
- Unicode码:\u65b9\u5916
- 拼音:fāng wài
- 繁体:方外
- 释义:
1
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
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2
域外;边远地区。
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
今天下虽谧,方外犹虞。
3
京畿之外。
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明肃太后临朝,一日问宰相曰:‘福州陈绛,赃污狼藉,卿等闻否?’王沂公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沂公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
4
世俗礼法之外。
老子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系于俗。’
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阮(阮籍)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5
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方外,休乎宇内。
方外三贤人,惠然来相亲。
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净洗……敢进斝于舟中,愿缔盟于方外。
6
指方外之人。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
学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属,进书献画,望泽希荣。
7
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
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