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否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否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否关键字的句子
否[fǒu]
释义:
第一部分
不,不然。表示否定。
无。
不可。
非,不是。
语末助词。表询问。
第二部分
列表:
-
1
曰:“否。”
《孟子》第一章梁惠王上1.37 -
2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孟子》第一章梁惠王上1.41 -
3
曰:“否。吾不为是也。”
《孟子》第一章梁惠王上1.44 -
4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孟子》第二章梁惠王下2.60 -
5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第三章公孙丑上3.8 -
6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孟子》第三章公孙丑上3.9 -
7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孟子》第三章公孙丑上3.31 -
8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孟子》第四章公孙丑下4.4 -
9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孟子》第四章公孙丑下4.7 -
10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孟子》第四章公孙丑下4.11 -
11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孟子》第五章滕文公上5.16 -
12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孟子》第五章滕文公上5.19 -
13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孟子》第五章滕文公上5.22 -
14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第六章滕文公下6.15 -
15
曰:“否。”
《孟子》第六章滕文公下6.21 -
16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12 -
17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20 -
18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24 -
19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28 -
20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34 -
21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36 -
22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38 -
23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孟子》第九章万章上9.40 -
24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孟子》第十二章告子下12.46 -
25
“有知虑乎?”曰:“否。”
《孟子》第十二章告子下12.47 -
26
“多闻识乎?”曰:“否。”
《孟子》第十二章告子下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