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含有小关键字的句子
论语中含有小关键字的句子。
论语中含有小关键字的句子
小[xiǎo]
释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同“大”相对。
指小的事物。
狭隘;低窄。
细,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小。
引申为精细。
以之为小;轻视。
指使之变小。
稍,略。
短暂;暂时。
低微。
特指“阴”和“阴”所象征的事物。
指邪恶卑鄙之人。
年幼者;年幼。
引申为小辈;地位低贱者。
古时户役之制。
未盛;将近;不足。
指妾,小老婆。
用于谦称。如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称自己的店为小店。
用于爱称。
今多用作对年轻人称其姓的词头。如小王、小张等。
通“少”。
列表:
-
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1.12 -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2.14 -
3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2.22 -
4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22 -
5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1 -
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6 -
7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篇5.22 -
8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第六章雍也篇6.13 -
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第七章述而篇7.37 -
10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第八章泰伯篇8.3 -
11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17 -
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 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11.26 -
1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第十二章颜渊篇12.16 -
14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第十二章颜渊篇12.19 -
15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2 -
16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4 -
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17 -
18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20 -
19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23 -
20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25 -
21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13.26 -
22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14.6 -
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14.23 -
24
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篇15.2 -
25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篇15.17 -
26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篇15.21 -
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篇15.27 -
28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篇15.34 -
29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16.8 -
30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16.14 -
31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4 -
32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9 -
33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12 -
34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19 -
35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23 -
36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17.25 -
37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19.4 -
3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19.8 -
39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19.11 -
40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19.12 -
41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19.22 -
42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 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论语》第二十章尧曰篇20.1 -
43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第二十章尧曰篇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