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量
汉字量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量
-
Unicode码:\u91cf
-
GBK码:C1BF
-
实体:量
-
繁体中文:量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力让切,去漾,来。
计量物体多少的容器。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量,力尚反,斗、斛也。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山(奚山)下为操量执概,母放女收,顷刻盈装,付之以去。
泛指计量的标准。
﹝黄帝﹞设五量。
五量:权衡、升斛、尺丈、里步、十百。
限度;容量。
惟酒无量,不及乱。
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逾量。
沉沉玉卮酒,量浅难负荷。
分限;限界。
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
量,犹分限也。
量,限量也。谓十二月之分限;分限不逾,则所为皆得其时,故事功滋长,如树艺然也。
气度;气量。
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量小福亦小,做不得夫人。
指才能。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古弼谋军经国,有柱石之量。
标准;规格。
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
未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许由是也;已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尧舜是也;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此二者殆物也,治国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为量。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
发音
指思虑、考虑。
上悟,为量修城,罢筑堰。
裁度,测断。
崔湜为中书令,张嘉贞为舍人,湜轻之,尝呼为张底后。曾量数事,意出人右,湜惊美久之。
评价;品评。
韩退之与孟东野为诗友,近欧阳公复得梅圣俞,谓可比肩韩孟,故公诗云‘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也。
数量。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
法和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
谓布满。
野人之用兵也……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矢。
量,犹满也。
坑,洼地。
夫水……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量,谓阬,受水之处也。
哲学范畴,与“质”相对。 章炳麟《菌说》:“或谓‘必知各原质之成于以太,万物之成于各原质,而后知内外四大,至于六道,无一非我,乃为干元至仁之量,是固然矣’。”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一切发明,决不是量的增添,必是质的飞跃:就是创造。”
量词。
南朝时一种计量墨的单位。
通“两”。量词。 《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此则门当户对,要马百疋,黄金千量。”
‘量’即‘两’字,唐人为避‘雨’‘两’之易混淆,常以‘量’代‘两’。
第二部分
发音
吕张切,平阳,来。
用特定的标准工具,测定事物的长短、轻重、多少或其他性质。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孙大圣听了,厉声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计算、查点(数目)。
己丑,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糇粮,以令役于诸侯。
又《周礼》井赋,旧有疋马,而应劭释疋,或量首数蹄,斯岂辩物之要哉!
擢发罪难量,欺父欺天贵非枉。
商酌。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量,量其事意合成否。
‘事君者,量而后入’者,凡臣之事君者,欲请为其事,先商量事意堪合以否,然后入而请入。
扬州刺史任城王澄请征钟离,敕绍诣寿春,共量进止。
《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杨燕等欲去二王,问计于归彦。
予与閤门诸君,因请如唐御宣政礼,量设仗卫御之。
方言。购买(米、豆等)。
‘你想吃大米咱不会量去?’‘量下的吃了不香,不光荣!我要吃自己手心里长出来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