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蹴

汉字蹴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 Unicode码:
    \u8e74
  • GBK码:
    F5ED
  • 实体:
    &#x8e74
  • 繁体中文: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1

发音

拼音
注音ㄘㄨˋ
切音

七宿切,入屋,清。

《广韵》
切音

子六切,入屋,精。

《广韵》
2

亦作“踓”。 

3

踩;踏。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蹋也。以足践蹋与之乞人,不洁之,亦由其小,故轻而不受也。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其刍者有罚。

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公主舒皓腕,蹑利屣,轻如飞燕,入云霄。

背后有个人发出小小的嘘声,正谐和着那音乐的节奏,还不时用脚尖出那拍子。

4

踢。

将渠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之以足。

中夜闻荒鸡鸣,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陈文伟武昌人,膂力过人。尝五更之田间,猛虎扑地而来,乃两手搏虎肩而足虎势,虎死。

方六一生来无善心,抬脚将丐者开。

5

追逐;追踪。

可以御狡谋,横奔,定猝变,收奇勋。

《明史‧费聚传》:“步卒惧,欲走。

洋兵先以七百人出战,王矙其寡也,麾劲骑驰之,洋兵退,乘势之。

太祖曰: 

6

惊惭不安貌。参见“蹴然”。 

7

方言。折。

去拽那门时,谁想是外边撘住了的。狠性子一拽,早把两三个长指甲一齐断了。

 

8

“蹙”。促,靠近。 《文选‧扬雄〈羽猎赋〉》:“移围徙阵,浸淫蹴部。”

毛苌《诗传》曰:‘蹙,促也。’,古字通。

大声吹地转,高浪天浮。

树浮白日山侵,潮青天海入

 

9

“蹙”。狭窄。参见“蹴尖”。 

10

“蹙”。减缩,削弱。 《宋书‧袁淑传》:“西劲骑,急战蹴旅;上训卒,简备靡旗。”

11

“蹙”。催促。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边风蹴来船浪,天外云遮隔岸山。”

12

“蹙”。聚拢,皱缩。 《歧路灯》第一○八回:“宫裙百折,凤履双蹴。”

慵髻低鬟,频蛾敛黛,湘裙微莲钩。

 

13
第二部分
1

发音

拼音
注音ㄗㄨˊ
切音

就六切,入屋,从。

《集韵》
2

恭敬貌。参见“蹴然”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