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踣
汉字踣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踣
-
Unicode码:\u8e23
-
GBK码:F5DB
-
实体:踣
-
繁体中文:踣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bó
注音ㄅㄛˊ
切音
蒲北切,入德,并。
切音
匹候切,去候,滂。
2
亦作“掊”。
3
向前仆倒。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踣,僵也。
前覆谓之踣。
巫知必死,正付嘱后事,忽如人击其背,即踣于地,涎凝喉中,顷之死。
两胫青苔背赤日,朝餐未食饥欲踣。
处现实之世,而有勇猛奋斗之才,虽屡踣屡僵,终得现其理想。
4
倒毙。
桀奔南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灭于戏。
踣,毙也。
殒胔挂山,僵踣掩泽。
僵踣,毙也。
是时大雪苦寒,吏士有冻踣于路者。
5
泛指死亡。
两老虽未死,二妙已先踣。
章炳麟《序〈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当云南初倡义时,宣言退黜袁氏及诛帝制首恶十九人。
袁氏已踣,而逆谋者不惩,辁材琐生,拘牵琐文,以挠大法。”
6
处死;陈尸。
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踣,僵尸也。
踣者,陈尸使人见之。
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
踣谓毙之也。
7
颠覆;败亡。
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故设用无度,国家踣。
前锋扼喉,后阵抚背,左排右掖,其几何而不踣邪?
8
指推翻。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9
毁坏。
《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踣,破也。举之高乃易破也。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药王庙﹞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踣矣。
10
斜;倾斜。
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
侧着脑要‘右通广内’,踣着眼在‘篮笋象床’。
11
踩;踏。参见“踣铁”。
12
用同“掊”。扒;挖。 《太平广记》卷四九○引唐王洙《东阳夜怪录》:“乃揽辔振雪,上马而去,绕出村之北,道左经紫栏旧圃,睹一牛踣雪龁草。”
见厅上门外,将士列坐,言开穴口江水,士卒踣沙,手皆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