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貌

汉字貌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 Unicode码:
    \u8c8c
  • GBK码:
    C3B2
  • 实体:
    &#x8c8c
  • 繁体中文: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1

发音

拼音mào
注音ㄇㄠˋ
切音

莫教切,去效,明。

《广韵》
2

面容;容颜。

彼见吾,必有惧心。

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胡姬如花,当垆笑春风。

知府看了,见朱仝一表非俗,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

语言虽不通,笑传感情。

 

3

指面部神情。

子产蹴然改容更曰:‘子无乃称。’

歌响未终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甚闲暇。

言之,若甚戚者。

4

形状;姿态。

指之人也,与首之人也异,人之体非一者也,故异。

望远者,察其而不察其形。

,姿体。形,容色。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

5

外部表现。

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也。

有所能则形于外,故继以‘仁之’。

6

引申指表现,外示。

礼者,所以情也……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

‘中心怀而不谕’,犹言中心有怀而不能以言谕,故以礼表之。

7

犹言表面上。指行动、表现并非出于本心。

受之,终弗获用。

,谓外相悦而无实也。

若从君者,则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

而出,谓表面从君以出,心未必忠于君。

意思要专折严参几个属员,为风厉,或可以息了这件事。

 

8

礼貌。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

,谓礼

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

 

9

谓察知物体的形状。

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之,若见。

之,谓能知物之形容。

10

谓以好言好色取悦于人。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导之以道而勿彊。

勿面,谓不形见于面;勿,谓不优以辞色。

11

像,仿效。

12

古书注解常用字。相当于今“……样子”。 《诗‧邶风‧柏舟》“寤辟有摽”传:“摽,拊心貌。”

樛流,曲折也。

 

13

传说中的兽名。

冯梦龙《古今谭概‧非族‧貌》:“狗缨国献一兽,名貌。

吴大帝时,尚有见者,其兽善遁,入人室中,窃食已,大叫,人觅之,即不见矣。” 

14

“藐”。细微。 

15

“藐”。轻视。 《尸子‧劝学》:“史鳅曰:‘君亲而近之,至敬以逊;貌而疏之,敬无怨。’”

16

“藐”。亦指不以诚相待。 

17

“庙”。宫室。

第二部分
1

发音

拼音
注音ㄇㄛˋ
切音

末各切,入药

《洪武正韵》
2

描绘。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寻常行路人。

香缣得三冬景,彩笔吟成万古情。

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3

指刺绣图像。

时拈金针,拟舞凤飞鸾。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