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诵

汉字诵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 Unicode码:
    \u8bf5
  • GBK码:
    CBD0
  • 实体:
    &#x8bf5
  • 繁体中文: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sòng
注音ㄙㄨㄥˋ
切音

似用切,去用,邪。

《广韵》
2

朗读,念诵。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言,语。

以声节之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之。

羞作济南生,九十古文。

而他已在深夜,在焚香的案前着一种秘籍作禳解了。

3

背诵。

常敬忠﹞上书自举,云:‘一遍能千言。’

参见“诵记”

4

述说。

子服之服,之言,行之行,是而已矣。子服之服,之言,行之行,是而已矣。

雍公受卮起立曰:‘某去则不妨,然记得一小话,敢为都督之。’

5

宜于诵读的韵文,如诗歌、顺口溜之类。

吉甫,穆如清风。

吉甫作此工歌之,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皤腹弃甲’,城者之讴也;‘原田是谋’,舆人之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

6

讽谏;怨谤。

臧纥,侵,败于狐骀……国人之曰:‘之狐裘,败我于狐骀。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于。’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之曰:‘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

7

颂扬;称道。多作“颂”。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

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山中隐士高僧,无不先生者,谓吾辈如麋鹿之不可与接,先生之来,不觉昵就。

8

“讼”。为人申雪冤案。 《新唐书‧董晋传》:“是时,右丞元琇韩滉排笮得罪,势振朝廷,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

9

“讼”。公开(说)。参见“诵言”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