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词

汉字词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 Unicode码:
    \u8bcd
  • GBK码:
    B4CA
  • 实体:
    &#x8bcd
  • 繁体中文: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
注音ㄘˊ
切音

似兹切,平之,邪。

《广韵》
2

言辞;文辞。

《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则有罪焉耳。

一夜无、次日天早起来,与吴氏相见了。

历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虚,更厌弃伪

3

诉讼。

提学官巡历所属,凡贪污官吏、军民不法重情、及教官干犯行止者,原系宪司,理当拏问,但不许接受民

4

指讼词。

谁想俺小舅子打死两个人的命,那苦主要行告状。

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来。

参见“词讼”

5

借口;理由。

况忠臣虽在畎亩,不忘其君,无以疏外为

嘉靖三年八月,深入甘州寇掠,以杀降为,攻破堡砦,屠戮人民,其祸甚惨。

后来,他又以居间调停为,主张把蒋介石送到太原

6

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

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的意义。

7

旧时亦专指语助词、虚词。

惟也,思也,曰也,合也,斯也,若此之类皆也。语之助也。

古时候所谓‘’是虚字的意思。用做语言单位的名称,好像是从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开始。

8

文体名。古代乐府诗体的一种。

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曲、、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选》有汉武《秋风》,乐府有《木兰》。

9

文体名。按谱填写,可合乐歌唱,渊源于南朝,始于,盛于的一种诗体。亦称“诗余”“长短句”。 苏轼《与蔡景繁书》之四:“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

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曲擅长,遂能不泯国事者。

曲与同源,者诗之余,曲者之余也。

10

文体名。泛指戏剧、讲唱、歌曲等艺术中的语言、文字部分。

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原来,咱们天天哼哼的《渔光曲》,就是他爱人安娥写的

11

“辞”。告别。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乘白水而高骛兮,因徒弛而长词。”

言己恐登阶被害,欲乘白水高驰而远游,遂清洁之志,因徙弛却退而长诀也。

12

“辞”。违戾。参见“词向”“词乖”

13

“嗣”。承继。 《释名‧释典艺》:“词,嗣也。”参见“词训”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