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记

汉字记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 Unicode码:
    \u8bb0
  • GBK码:
    BCC7
  • 实体:
    &#x8bb0
  • 繁体中文: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
注音ㄐ〡ˋ
切音

居吏切,去志,见。

《广韵》
2

不忘,把印象保持在脑中。

挞以之。

笞挞不是者,使识其过。

空嗟落日犹如梦,不东风几换年。

他的这一劝告,我一直在心中,受到益处。

3

记录;载录。

瞽史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

削牍为疏,具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故史之所,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之名也。

且所著书中,复各各其特点,使一披而了然。

4

公牍;札子。

王孙骆曰:‘今日壬午,左校司马王孙骆,受教告东掖门亭长公孙圣吴王昼卧觉寤,而心中惆怅也如有悔。到,车驰诣姑胥之台。’

以臣有章劾当免,受考事。

,书也。若今之州县为符教也。

太守庾琛命为主簿,陈时政所失。

道远且阻,不得上,以候起居。

5

指典籍;著作。

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曰,书名也。云老子所作。

五图发金,九籥隐丹经。

《抱朴子》曰:‘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莫尚于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

邺侯尚文,其于古,无不贯达。

6

文体名。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山川景观的描写。

陶潜有《桃花源记》。

吴讷《文章辩体序题‧记》:“《金石例》云:记者,记事之文也。

西山曰:记以善叙事为主。

不管他写的是‘铭’,是‘传’,是‘’,是‘书’,是‘文’,是‘言’,都可以归入散文一类。

7

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周礼‧考工记》、《礼记》、《大戴礼记》。

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

8

印章;钤记。

熙宁间,诏铸诸路走马承受朱,给之,拘收元给奉使印。

又特降手谕,赐路费银两、表里及银一颗。

9

表记;标志。

若然辞之,是泰山,而梁父罔几也。

泰山之上,无所表梁父坛场,无所庶几。

宣尼大圣,非碑颂所称,宜立焉。

冯公又问道:‘足下与先孺人相约时,有何为?’

改动两处,我都注在本文之下,删掉的五处,则仍以黑点为

10

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的斑。

脱下衣裳,果然有一搭红

可是老姨太总不让我光着膀子,说我背上的那块蓝‘’是我的前生父母给涂上的,让他们看见了就来讨人了。

11

动量词。打一下叫打一记。

牵钻鬼诚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夹背一

说着,他握起拳头在椅子边上捶了一,像对几千万人宣誓。

12

佛教语。佛对弟子和发愿心修行的人,预言其将来成果作佛的事叫“记”。以之授与其人叫“授记”,受者谨领叫“受记”。 《佛说维摩诘经‧菩萨品》:“由是论之,不从无生得最正觉,然则何用记?”李邕《嵩岳寺碑》:“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湛然观心,了然见性。”

猥以凡夫,承于至请,乐总持之有,愧声闻之无根。

13

“其”。语助词。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郑玄笺:“彼其是子……‘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

《毛诗》作‘其’,盖、己本三家《诗》。

案:《韩诗外传》引《诗》作‘彼己之子’。‘其’者,语助

14

“计”。参见“记会”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