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虽
汉字虽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虽
-
Unicode码:\u867d
-
GBK码:CBE4
-
实体:虽
-
繁体中文:雖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发音
息遗切,平脂,心。
虫名。一种有花纹的大蜥蜴。
虽,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曩者济南苦旱,祷雨师求水蜥易,得之蕅塘中,其虫身有花斑。案:即虽也。
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犹虽然。
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
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纵然”、“即使”。 《礼记‧少仪》:“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谒丞相,虽三公亦入客次。
通“唯”。副词。唯有,只有。 《诗‧大雅‧抑》:“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说文》:‘虽,从虫,唯声。’故虽与唯二字古通用。
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虽,读曰唯。唯与虽古字通……此承上文言秦兵之彊如是,是唯无出甲;出甲,则席卷常山,而折天下之脊也。不更言出甲,蒙上而省也。
明侯方域《朋党论上》:“同为国家之人,同受国家之事,苟其谋之而必公,行之而必忠,虽日弘吐握之风,夜前宾客之席。
《虞书》之所称协恭,箕子之所论大同也。”
通“唯”。语首助词。 《左传‧文公十七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虽即唯也,古字通。
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
通“须”。副词。本,本来。 《史记‧项羽本纪》:“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自从当日分开鸾镜,好教我乍孤眠梦不成。想起来忽地心疼。虽不是我先薄幸,又不是我不志诚,空说下海誓山盟。
将尸放在棺内,县尉带了一干人回话:‘董小二尸虽是斧头打碎顶门,麻索绞痕见在。’
第三部分
发音
傅识之,曰:‘虽(原注:以醉反),非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