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端
汉字端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端
-
Unicode码:\u7aef
-
GBK码:B6CB
-
实体:端
-
繁体中文:端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多官切,平桓,端。
(参见耑)
“耑”的今字。
正,不偏斜;直,不弯曲。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
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视之。
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
畎欲深而端,亩欲沃以平。
悬针者,笔欲极平,自上而下,端若引绳。
理正;平整;校准。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端,正也。
文书簿领已至君前,乃始振拂其尘而端正之。
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
路有险阻,理之使端平也。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令官市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称,端权概。
公正;正直。
今弃法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
使正当;使正直。
尽其道,端其义,而道生焉。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顶部;锋尖;末梢。
柏椁以端,长六尺。
端,犹头也。积柏材作椁,并茸材头,故云以端。
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开始。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端,犹首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不求其端,不讯其末。
指肇事者。
慎无敢失火,失火者斩其端。
端,似言失火所始以为事者。
头绪。
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端,谓头绪。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
涯涘;边际。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不见水之端涯。
反素复始,归于无端。
端,际也。
先兆;迹象。
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或曰,凡妖祥之端,必其大者先见,而后小者应之。
方面;种类。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但有崇进与斥削二端,更无外补左官之事矣。
更就有碍于民主实现者而言,则有荦荦六大端,应请加以考虑。
事由;原委。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审有内乱、杀人、怨怼之端,宜穷竟考问。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
心绪;思绪。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引申为把隐藏着的东西公开。大家把问题都端出来。
准定;应当。
佳期在,宝钗鸾镜,端不负平生。
曲屏端有,吹箫人在,同倚暮云清晓。
异日再过此,端为解征骖。
古代几何学上的点。
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
端,即西法所谓点也;体之无序,即西法所谓线也。
古代的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端者,取其正也。
六朝时对幕职的敬称。
六朝称府幕曰府端,州幕称州端,节度曰节端,宪司幕曰宪端。
用同“锻”。 宋岳珂《愧郯录》卷十三:“杨太监简在戎监,尝得诸李尉府显忠之族子,谓甲不经火,冷砧则劲可御矢,谓之冷端。”
古代量词。帛类的长度单位。
五两,十端也……《杂记》曰:‘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然则每端二丈。
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五两故十端也。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布帛六丈曰端。一曰,八丈曰端。按,古以二丈为端。
今人谓缣帛一匹为壹端,或总言端匹。案,《左传》:‘币锦二两。’注云:‘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也。’然则以端为匹非矣……若束帛,则卷其帛为二端,五匹遂见十端。
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叫人挑着,一直来到葛来官家。
副词。故意;特地。
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
端,故也。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山谷云,天下清景,初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
副词。恰巧;正好。
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
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
副词。究竟;到底。
容华坐销歇,端为谁苦辛?
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再起东山成画虎,围棋端不救苍生。
副词。的确;实在。
郊外黄埃端可厌,归来移病香闺。
下官端为淑娘姻事,历尽无数间关。
湘绮老人端解事,封还官职避弹章。
副词。全;都。
归正反正,端在今日。
葬母教子,端赖卿贤。
通“专”。笏;手版。
姓。复姓端木的省称。
明宋濂《端木府君墓志铭》:“予友端君以善既卒之一年……君讳复初。
以善,其字也。姓端木氏。其先为卫人,出于孔门弟子子贡之裔。今独以‘端’称氏者,从省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