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禋
汉字禋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禋
-
Unicode码:\u798b
-
GBK码:B59A
-
实体:禋
-
繁体中文:禋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yīn
注音〡ㄣ
切音
于真切,平真,影。
2
祭名。升烟祭天以求福。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
经传之中,亦非祭天而称禋祀者,诸儒遂以禋为祭之通名……先儒云,凡絜祀曰禋。若絜祀为禋,不宜别六宗与山川也。凡祭祀无不絜,而不可谓皆精。然则精意以享,宜施燔燎,精诚以做,烟气之升,以达其诚故也。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郑玄笺:“文王受命,始祭天而征伐也。
引《周礼》者,《大宗伯》文。引之以证禋为祭天也。
《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三者互言,皆实牲于柴而燎之,使烟彻于上。禋之言烟也,殷人祀人鬼亦用此礼。
《周礼》:
3
泛指祭祀。
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人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
洁祀曰禋。
道化千年后,明禋一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