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祠
汉字祠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祠
-
Unicode码:\u7960
-
GBK码:ECF4
-
实体:祠
-
繁体中文:祠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cí
注音ㄘˊ
切音
似兹切,平之,邪。
2
祭名。春祭。
禴祠烝尝。
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
春祭曰祠。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
《公羊‧桓公八年传》注:‘荐尚韭卵。’卢谌《祭法》:‘春祠用脯。’又曰:‘春祠用曼头、饧饼、髓饼、牢丸。’
3
祭祀。
伊尹祠于先王。
祠,祭也。
祠则有主有尸,其礼大;奠则奠器而已,其礼小。奠祠具是享神,故可以祠言尊。
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
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太学诸斋,各祠本斋之有德行者。
罗霄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井中即雨。
4
得福而后祭神报谢。
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
求福曰祷,得求曰祠。
以祭祀祷祠焉。
祈请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
5
祠堂;庙。
越王句践既得平吴,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时为之立祠,垂之来世,传之万载。
修兴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
吏民亲事,皆祭亚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
6
“祠禄”的省称。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侍郎郑丙目为伪学,﹝朱晦庵﹞遂以祠去。”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汤岐公思退相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以烦言罢。
会浚以母老乞祠,乃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