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畏
汉字畏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畏
-
Unicode码:\u754f
-
GBK码:CEB7
-
实体:畏
-
繁体中文:畏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于胃切,去未,影。
亦作“愄”。
害怕;恐惧。
不侮矜寡,不畏彊御。
吾闻忠不畔上,勇不畏死。
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你的思想根子,就是畏难情绪,怕斗争!
使害怕;吓唬。
夫民生而恶死,无以畏之,能无恐乎?若恐而承教,则度至于极。
以死亡恐民,使奉上易教也。
天下之兵皆去秦而与齐争宋地,此其为祸不难矣。愿王之毋以此畏三晋也。
前杀昭平,反来畏我。
令我恐畏也。
忧虑;担心。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避开。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嗜道若饴,畏利犹虺。
忌妒。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
厌恶。
遇贤者则爱,亲而敬之;遇不肖者则畏,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
敬重;心服。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心服曰畏。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
少游太学,诸生畏其能。
险恶;可怕。
古谓因畏惧而死于非命。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畏者﹞人或时以非罪攻己,不能有以说之死之者。
先儒言明理可以治惧,见理不明者,畏惧而不知所出,多自经于沟渎,此真为死于畏矣。
畏,谓被胁迫而恐惧自裁者。
通“围”。围困。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
匡人误围夫子,以为阳虎。
子畏于匡者,谓匡人以兵围孔子。
孔子畏于匡。
畏乃‘围’之假字,畏、围古音同部,自可假借……《淮南子‧主术训》作‘孔子围于匡’,尤为畏、围通之明证。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论语》云:‘子畏于匡。’言遭匡人围之也。
通“隈”。弓的弯曲处。 明焦竑《焦氏笔乘‧古字有通用假借用》:“畏也者必挠。畏读为隈。畏,隈古省文。”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发音
邬贿切,上贿,影。
见“畏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