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瑱
汉字瑱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瑱
-
Unicode码:\u7471
-
GBK码:AC99
-
实体:瑱
-
繁体中文:瑱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1
发音
拼音tiàn
注音ㄊ〡ㄢˋ
切音
他甸切,去霰,透。
切音
陟刃切,去震,知。
2
亦作“琠”。
3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
鬒发如云,不屑鬄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晰也。
瑱,塞耳也。
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
礼以一绦五采横冠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悬玉为瑱以塞耳。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充耳而设瑱。
《士丧礼》:‘瑱用白纩。’郑云:‘瑱,充耳;纩,新绵也。’
4
充填。
目作宴瑱饱,腹作宛恼饥。
5
耳饰。
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
粟,眉饰也。瑱,耳饰也。
6
美玉名。
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瑱。
盈瑱,盈尺之玉也。
7
第二部分
1
发音
拼音zhèn
注音ㄓㄣˋ
切音
陟刃切,去震,知。
2
3
4
通“缜”,致密。 《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瑱,而尘垢弗能污也。”
杨树达证闻:“瑱当读为缜。
《礼记‧聘义》篇说君子比德于玉之事云:‘缜密以栗,知也。’郑注云:‘缜,致也。’盖昆山之玉文理致密,略无罅隙,故尘垢弗能污,与上句‘函牛之鼎沸,蝇蚋弗敢入’文正相对。作瑱者,以缜、瑱声类同,假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