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理
汉字理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理
-
Unicode码:\u7406
-
GBK码:C0ED
-
实体:理
-
繁体中文:理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良士切,上止,来。
lĭ
治玉;雕琢。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吾闻金刚石至坚,物莫能敌。唯羚羊角破之……今理珠者用此法。
治理;整理。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其惟心行者乎!
理,治也。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
好大圣,理着绳儿,从他那上腭子往前爬,爬到他鼻孔里。
琴理了理发鬓,说:‘我该走了。’
谓治理得好,秩序安定。与“乱”相对。 《孝经‧广扬名》:“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宫。”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
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
医治。
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
﹝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
物质组织的纹路。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形体色理,以目异。
理,文理也。
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本性。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而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理,犹性也。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礼‧乐记》(注)云:理,犹性也。
道理;事理。
君子黄中通理。
黄中通理者,以黄居中,兼四方之色,奉承臣职,是通晓物理也。
﹝景文﹞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
这是没理的事。因是小弟戏谑了他,他便取笑写来的。
﹝他﹞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忠恕。参见“理直”。
指容止或行动。
德煇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
理,容貌进止也。
理,言行也。
名分。
乐者,通伦理者也。
伦,犹类也;理,分也。
法纪;法律。
先王寄理于竹帛。
理,法纪也。
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
理,法也。言以法律处正其罪。
其后制节度使而州县之治坏,更二税法而租庸之理怀。
治理狱讼的官。
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
景伯,晋理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决讼狱,必端平。
郑玄注:“理,治狱官也。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姑姑,您侄儿除授潭州为理。
初仕越州理,一矢下山贼。
掌刑狱的官署。
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可依旧制免为庶人。
王之遭诬在理,念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使者;媒人。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脩以为理。
使古贤蹇脩而为媒理也。
申诉;辩白。
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
成玄英疏;“﹝申生﹞遭丽姬之难,枉被谗谤,不自申理,自缢而死矣。”
应奉上疏理绲等,得免。
下邽令笞外按小儿,系御史狱。公上疏理之,诏释下邽令。
明年,元昊果反,禹逃归京,上书自理。
昨夜鬼扣山菴,与小生诉苦……要小生出身代告大人台下,求理此项。
犹顺。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稽(貉稽)大不理于口。
理,顺也。
理睬。多用于否定。
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
虽见耻笑,余亦不理也。
众亲友也有认得赵堂官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贾政的手笑着说了几句寒温的话。
咱们虽然住在一条胡同里,可是平日啊我跟志芳都不大爱理你!
温习;重提。
吾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明日昼卧,复梦殊来理前言,再诵其诗。
我瞧着那些字也不要紧,就是那《女孝经》也是容易念的。妈妈说我哄他,要请二叔叔得空儿的时候给理理。
奏起。
《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磬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
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
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
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姓。
商末有理征。见《通志‧氏族四》。
第二部分
发音
通“赉”。 赐予。
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
裴骃集解:“《尚书》理字作赉。
理,古读如赉。 《史记‧殷本纪》云:‘予其大理女’,即《书‧汤誓》之‘予其大赉汝’也。
郑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