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状
汉字状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状
-
Unicode码:\u72b6
-
GBK码:D7B4
-
实体:状
-
繁体中文:狀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锄亮切,去漾,崇。
形状;形态。
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
云气形状如物之形也。
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
指容貌。
王后悦其状。
状,貌。
有若状似孔子。
其状美好无匹。
情状;情由。
此皆有验,有所以然者,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高元海﹞明旦面奏,具陈珽不合之状。
君奏疏谏,召见问状,有言动听。
张氏在阳间恰像做梦一般,也梦见阴司对理之状。
谓有事实依据;有迹象表明。
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
阇母再奏宋败盟有状,宗翰、宗望具请伐宋。
﹝盎﹞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
功绩;善状。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言无功状。
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
无善状。
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
因其前世居官无状,仍罚为女身。
礼貌。
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
寺中有余杭生先在,王以比屋居,投刺焉,生不之答。朝夕遇之,多无状。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多自陈其过状,以为不当亡者众也。
沙门释惠皎自状其事。
故漳州军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询走京师状其事。
形容;描绘。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夕阳迟’则系花,‘春水’何须柳也。此联妙于状景,华而不靡,精而不刻。
状水曰汪洋澎湃。
类似,好像。
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状,类也。
游观者升降可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
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文体名。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如:奏状;诉状;供状。
充国上状曰:‘……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谨诣光顺门奉状以闻。伏听圣旨。
刘恨恨不已,窃肆中笔,复造状,藏怀中,期以必告。
指叙述人物生平行事的文字。
览察其状,则德侔颜冉,详核厥能,则鲜及中人。
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
是以诸家为状,三代籍贯,必列文前,于文之末,必书‘谨状’。
指褒奖、委任等文件。
古代行状、书疏等结尾用语。
易名之典,请遵前烈。谨状。
唐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惟乞早降使按察,谨状。
古尺牍之制,‘某顿首’或‘再拜’或‘启’;唐人始更为‘状’,末云‘谨奉状谢不宣,谨状’,或云‘谨上状不宣,谨状,月日,某官姓名,状上某官’。
指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脩前在颍,曾一拜状。寻以移守南都,苦于当道,颇阙修问,徒切瞻思。
通“装”。 《墨子‧备突》:“门旁为橐,充灶状柴艾,寇即入,下轮而塞之,鼓橐而熏之。”
状即‘装’,言满灶装入柴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