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杂
汉字杂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杂
-
Unicode码:\u6742
-
GBK码:D4D3
-
实体:杂
-
繁体中文:雜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徂合切,入合,从。
组合;配合。
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杂,五采相合也。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又《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韩康伯注:‘刚柔交错,玄黄相杂。’正义:‘言万物递相错杂,若玄黄相间,故谓之文也。’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
五行杂而成时,五色杂而成章,五声杂而成乐,五味杂而成食。
混杂;参杂。
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有柟木版揭梁间,甚大,书杜诗,笔亦雄劲,体杂颜柳,不知何人书。
廋辞隐语,杂以诙谐者,非文也。
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
驳杂;不精纯。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
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紊乱;使紊乱。
日月不时,寒暑杂至。
孟喜云:杂,乱也。谓寒暑错乱而至,失其恒节。
至于战国,渐至穨陵,法度衰毁,上下僭杂。
萤飞明暗庑,蛙闹杂疏更。
再由各府、州、县札饬各工商设立商务公所。须如王君紫诠所云:毋恃官势,毋杂绅权……当听工商仿西法投筒自举高董。
多;繁多。
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
今岁属和平,时遇丰稔,而租米所入,水陆运漕,缘脚钱杂,必甚伤农。
人多眼杂,说话不方便。
装饰。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杂,饰也。
被阿裼,揄纻缟,杂纤罗,垂雾縠。
兼及。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
恩其故他姬子杂己子,造次莫能辨。
共同,一起。
逆节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
杂,犹具也。
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杂,共也。
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
一种诗体。参见“杂诗”。
古代杂剧、传奇中生、旦、净、丑以外的一种行当,一般扮演各种临时上场、无关重要的人物。
杂扮籴米百姓三人同上云。
丑同杂急推车下。
杂扮监生四人上。
通“集”。集合;聚集。 《易‧系辞下》:“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杂,读为集。
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尔雅》:
杂谓相参也……杂焉,总萃貌。
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旗穿晓日云霞杂,仙倚秋空剑戟明。
通“匝”。圆周。 《易‧系辞下》:“《恒》,杂而不厌。”
杂当读为匝。匝,周也,一终之谓也。
堑再杂,为县梁。
再杂,犹言再匝。
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
杂,匝也,人生于子,从子至亥为一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