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更
汉字更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更
-
Unicode码:\u66f4
-
GBK码:B8FC
-
实体:更
-
繁体中文:更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古行切,平庚,见。
改正;改变。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更,改也。
此先朝时事,朕安敢追更先朝之事。
阅历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调换;替代。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更谓易代也。
于是壹、贰、参、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本无义理可以与之相更也。
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纡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曰活花屏。
偿还,抵偿。
凡亡矢者,弗用则更。
更,偿也。用而弃之,则不偿。
其不用,无故而亡矢者,则必偿也。
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更,偿也。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
更,偿也。
善,美。
视其里而易,则材更也。视其朕而直,则制善也。
更,善也。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
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更者,偿也、报也。上文‘贞之无报也’。
贾、唐云:‘贞,正也。谓惠公欲以正礼改葬世子而不获吉报也。’此云‘不更厥贞’,亦谓不报厥贞也。”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成而不迁。
更,续也。
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此言用圭璧又续之以皮币也。
经过;经历。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更,历也。
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经也。
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
荆楚以南有积惑之民焉,生于干隆征楚苗之前一岁,中更嘉庆征教匪、征海寇之岁。
轮流。
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弟患疡,日夜啼不止,夫妇更抱抚之。
汉代按期更替的一种兵役。
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
更犹今言上番也。
为官更替之期,任期。
三岁,更尽还,拜为沛郡太守。
边吏三岁一更,下言终更皆是也。
﹝光伯﹞寻除北海太守,有司以其更满,依例奏代。
指更鼓。
严更之署,徼道外周。
严更,督行夜鼓。
寒更传晓碧,清镜览衰颜。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
量词。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到十五日四更二唱丑初始蚀,到四唱蚀既。
至一更,听之,言笑自然。
细雨三更,帘外春阴卷。
量词。计算水路路程的单位。
水道,顺风,自鸡笼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达。自台湾港至彭湖屿,四更可达……盖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云。
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厦门往,十一更。
通“受”。接受。 汉王充《论衡‧祸虚》:“白起知己前罪,服更后罚也。”
黄晖校释:“更,受古通。
世俗信祸祟,以为人之疾病死亡,及更患被罪、戮辱欢笑,皆有所犯。
《史记‧夏纪》:‘受豕韦之后。’徐广曰:‘受一作更。’《仪礼‧燕礼》注:
通“梗”。 《后汉书‧礼仪志中》:“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
姓。
战国时魏国有更羸。见《战国策‧楚策四》。
第二部分
发音
古孟切,去映,见。
副词。另外。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
杭州参军独孤守恩,领租船赴都,夜半急追集船人,更无他语,乃曰:‘逆风不得张帆。’众大哂焉。
副词。再;又。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拚余生寒灰已休,喜今朝涸海更流。
方六一此时骄甚,方蛟更以言激之。
副词。更加;愈加。
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季布闻言心更大。
此外如三十、二十韵者,更不可胜计。此亦古来所未有也。
不,那他母亲更要以为我是装病了。
副词。反而;却。
臣以失令过期,更不用侵辱教,王之惠也。
更犹反。侵辱,刑也。言己宜服刑,王反不刑而教之。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长,更折节为贤,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
副词。岂;难道。
闻道王师犹转战,更能谈笑解重围!
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江上柳千丝万缕,恼乱人更忍凝眸!
副词。纵;即使。
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副词。犹绝。表示程度。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极知人更贤,未契诗独好。
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
连词。与,和。
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绿萼、横枝,皆梅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