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敦
汉字敦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敦
-
Unicode码:\u6566
-
GBK码:B6D8
-
实体:敦
-
繁体中文:敦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都昆切,平魂,端。
厚重;笃实。
敦艮,吉。
敦,厚也……在上能用敦厚以自止,不陷非妄,宜其吉也。
敦,笃实也。
务宽含垢之政,可以莅敦御朴,而不可以拯衰弊之变也。
高风所洎,薄俗以敦,。
指使敦厚笃实。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义夫节妇,旌表门闾,本为激厉薄俗以敦风化。
要维持社会的风化应当先敦自己的品行。
恭谨。参见“敦授”。
亲密;和睦。
故善者制险量阻,敦三军,利屈伸。
夫拮据勤家、与夫事姑、相夫训子敦族之类,恒妇人之有知识者皆能之。
厚实。
大;多;深。
上困下腾,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
敦,大也。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苟不能行,虽所知多厚,必至困踬也。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颜不少。
盛,茂盛。参见“敦牂”。
崇尚,注重。
说礼、乐而敦《诗》《书》。
说,谓爱乐之;敦,谓厚重之。
故三王敦继绝之德,《春秋》贵柔服之义。
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敦然诺,犹重然诺也。
士敦操尚,乡耻轻薄。
绍棠敦于旧谊,每有新作,总是热情告我,希望看看。
勤勉。
上惠其道,下敦其业。
帝以高(赵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人人得敦其业而厚其生。
劝勉;勉励。
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
敦,勉也。
弦歌敦雅俗,桃李譪春荣。
督促。
敦复,无悔。
敦本督责促迫之义。
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
充虞,孟子弟子,尝董治作棺之事。
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
俗称鸡去势为“敦”。
犹顿。把东西使劲地放下。
自埋怨,自失笑,自解叹,自敦搠。
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百般地唤不回来。
素姐为不叫他往皇姑寺去,从此敦葫芦挣马杓发作。
犹殿。在最后。
一卒居前曰开,一卒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
敦,犹殿。军后曰殿。
姓。
春秋时卫有敦洽。
第二部分
发音
都回切,平灰,端。
治理,管理。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敦,治;旅,众……武王克殷而治商之臣民。
投掷;捶击。
敦六博,投高壶。
敦,亦投也。敦,音都回反。
词未尽将他来骂,口未落便拳敦。
独处貌。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敦敦然独宿于车下。
敦,独处不移之貌。
比试。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敦剑即治剑之意。 《说文》:‘敦,怒也;一曰,谁何也。’谁何犹言莫我何。亦即两相比较之意。
第三部分
发音
都内切,去队,端。
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提柄。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
皆黍稷器。
敦音对,又都雷反。
敦启会面足,序出如入。
敦有足,则敦之形如今酒敦。
荐粢盛为六饭:粳以敦,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
敦罗槃列,豆进笾加。
指形制较大的酒器。
萝卜蘸生酱,村酒大碗敦。唱会花桑树,吃的醉醺醺。
通“憝”。怨恨,怨怒。 《荀子‧议兵》:“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
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说文》:‘憝,怨也。’《广雅》:‘憝,恶也。’……本篇之敦恶与毒孽对文,《礼论篇》之敦恶与喜乐哀痛对文,则敦不得训为厚,亦不得读为困顿之顿也。
卢引《方言》:‘谆,憎所疾也。
蜷的个腿偎腮软瘫做一朵,敦的个手捶胸世不得通活。
第四部分
发音
都困切,去慁,端。
竖。
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
敦,竖也,以杖柱颐。
陆德明释文:“敦,音顿。
司马云:‘竖也’。”
同“墩”。土堆。 《文选‧班固〈答宾戏〉》:“今吾子处皇代而论战国,曜所闻而疑所觌,欲从堥敦而度高乎泰山,怀氿滥而测深乎重渊,亦未至也。”
李善注:“敦音顿,顿丘也。
堥、敦,小丘也。
服虔曰:‘敦,音顿,顿丘也。’应劭曰:‘《尔雅》曰:
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
舞会村田乐,困来坐草敦。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九部分
发音
大到切,去号,定。
覆盖。
每敦一几。
敦,读曰焘。焘,覆也。
敦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