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指
汉字指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指
-
Unicode码:\u6307
-
GBK码:D6B8
-
实体:指
-
繁体中文:指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职雉切,上旨,章。
zhĭ
手指。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伤浮楫之褊小,撮舟中而掬指。
焚顶烧指,百十为群。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脚趾。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
其足大指见斩,遂失屦,姑浮取之。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碎卿等诸人,作得李长史一脚指不?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
强整欢容,移指近前。
用手指指着;对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虹气见于东方,为夫妇过礼之戒,君子之人尚莫之敢指而视之。
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今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谓物体的尖端对着。
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
干戈六代战血埋,双阙尚指山崔嵬。
意思上所指。
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
他忽然想:他们会跟在我后面吗?‘他们’指的是他的同事们。
向,向目标前进。
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
建宁元年春,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
今内无一兵,若吴氏南指,两川岂朝廷有!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指示,指点。
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善诱不倦,斯为多方,敢不喻所指!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
他们送了他一节,指了路,直至望不见他才折转下来。
谓指使;指派。
家富势足,目指气使。
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给了宝玉。
斥责。
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
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
或者指为落伍,或者说是把持。
诬指;攀扯。
凡军中劝师道效顺者,文会皆指为高沐之党而囚之。
你休把外人攀,则将兄弟指,我敢向云阳市里挺着脖子。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
指望;依靠。
赖指清和樱笋熟,不然愁杀暮春天。
腾空了屋,将那新开便门用土坯垒塞坚固,门上贴了帖子,指人赁住。
人家指着这个吃饭呀!
直立;竖起。
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
指,直。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诸御史闻之,皆怒发上指。
量词。用以计算人口。
又闻子由亦窘用,不忍更以三百指诿之。
往时冠盖如流水,撞钟鼎食三万指。
乃伐箐中数百丈老藤,夜往钩其栅,役数千指曳之。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叫一指。
何小姐……看见那个长姐儿一步挪不了三指,出了东游廊门。
一指地没有,做工上哪里去做?
用同“黹”。缝纫;刺绣。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针指油面,刺绣铺房。”
十二巧鍼指,十四婉步趋。
我国古代哲学术语。谓事物的共性、概念或指称。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非指喻指,绝而莫离。
旨意;意向。
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
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论语》﹞章自为指,不相附属。
不如不佞略举学韩文之指,吾婿自绎之。
通“旨”。美好。 《荀子‧大略》:“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
指与旨同,美也。
通“稽”。考核。 《书‧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