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惛
汉字惛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惛
-
Unicode码:\u60db
-
GBK码:90B8
-
实体:惛
-
繁体中文:惛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1
发音
拼音hūn
注音ㄏㄨㄣ
切音
呼昆切,平魂,晓。
切音
呼闷切,去慁,晓。
2
神志不清,迷迷糊糊。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王言,我情思惛乱,不能进行此仁政。
帝末年为长夜之饮……俄顷数斗,凭几惛睡,若大醉者。
彭已困卧血中,惛不能知人,两日而死。
3
谓认识糊涂,不明事理。
是以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其民惰而不农。
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惛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然。
武王封康叔于康,所以诰之者,治国之要,法圣戒惛之说,盖详哉乎。
4
欺蒙,迷惑。
乱臣多造钟鼓、众饰妇女以惛上。
事有功者必赏,则群臣莫敢饰言以惛主。
6
通“闵”。怜恤,哀伤。 《汉书‧刘向传》:“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惛焉。”
7
通“吻”。 《吕氏春秋‧察今》:“口惛之命不愉。”
第二部分
1
发音
拼音mèn
注音ㄇㄣˋ
切音
莫困切,去恨,明。
2
亦作“闷”。 愁闷,烦恼。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
惛,读忧闷之闷,义亦然也。
不见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忧,允上德之常服焉。
李贤注:“惛犹闷也。
3
《易》曰:‘不见是而无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