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忽
汉字忽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忽
-
Unicode码:\u5ffd
-
GBK码:BAF6
-
实体:忽
-
繁体中文:忽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呼骨切,入没,晓。
“芴”的被通假字。
忽略;不经心。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怠惰忽略,必乱其政。
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无以臣微而忽其奏。
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师及其通都大邑,必有乐籍,论世者多忽而不察。
轻视;怠慢。
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而今忽之,是忘道也。
忽,怠也。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
乱。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
在,察也。忽,治之反也。
忽……乱也。
灭亡;湮没。
是伐是肆,是绝是忽。
忽,灭也。
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
‘忽不可得见与’,言灭没不可得见。
数百年故国,一旦忽焉。
恍惚;不明貌。
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言云慌忽之极而远举,或分散相逐而还于山。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迅速。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忽,速貌。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忽,疾貌。
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
律历更相治,闲不容翲忽。
忽,一蚕口出丝也。
故自忽、丝、毫、厘、黍、絫、铢各定一钱之则。忽万为分,丝则千,毫则百,厘则十,转以十倍倍之,则为一钱。
同“笏”。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簿即手版,今谓之忽。”自注:“今作‘笏’。”
象声词。
忽忽忽似神仙鸣佩琚,飕飕飕似列子登云路。
车上的火焰卷呀卷呀,打着铁板,忽忽忽忽,好像飞机又来了一样。
副词。突然;忽然。
凉风忽至,草木成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
他对于这位女士,忽爱,忽恨,忽怕,不知变换了几多次的感想。
副词。或;倘或。
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
帝尝在后前,乃曰:‘阿舅何为云人作贼,辄杀之?人忽言阿舅作贼,当复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