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应
汉字应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应
-
Unicode码:\u5e94
-
GBK码:D3A6
-
实体:应
-
繁体中文:應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发音
于陵切,平蒸,影。
应当,应该。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应,当。
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应,当也。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应采取的行动。
认为是;是。
与己同则应,不舆己同则反。
与己同见则应而为是。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更觉至尊思虑远,不应全为拙倡优。
不是当朝勋戚第,也应前代帝王家。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
老爷在书房有事,分付一应客到,不许乱传。
凡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是立即进行的。相当于“很快”、“立即”。 汉王充《论衡‧感虚》:“或时燕王好用刑,寒气应至。”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副词。表示料想之词。犹恐怕、大概。
秋来应瘦尽,偏自着腰身。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副词。犹曾;须。多与“不”或“未”连用。 唐吴融《风雨吟》:“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谁主。”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犹顾,知。
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杜预注:“四国皆武王子。
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
姓。
第三部分
发音
于证切,去证,影。
受;接受。
惟弘王应保殷民。
韦昭注《国语》曰:‘应,受也。’
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为而不有,应而不求。
自江南应节度使王栖曜命于鄜州。
随后她应观众的要求,劈线给他们看。
应声,回答。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
樊宏谓伯升曰:‘昔鸿门之会,范增举玦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伯升笑而不应。
庄子应其使曰:
由洒家叫唤,没一个应。
‘嗯--’筹思了半晌,林先生勉强应着,脸色像是死人。
应允;许诺。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赠必固辞,求无不应,孰云具美,而不永年。
说是要救宝玉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
应和。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与万物回周旋转,不为先唱,感而应之。
谁遣汝而号,谁应汝而唱?
珊珊步蹑高霞唱,更泠泠节奏应宫商。
响应。
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
先是河南豪杰多聚兵应东魏,至是各率所部来降。
裂裳而千里来应,左袒而一呼皆至。
符合;适应;顺应。
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言必入媚,动必应规。
闾丘夫人为身治家皆应仪度。
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
指照应。
草书之体……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彊弱不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
复令前门应主顾,后门洗缶涤壶!
支付;供给。
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继衣食也。
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
感应;应验。
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
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也速该亲家,原来你今日将这儿子来,应了我的梦,必是你乞颜人氏的吉兆。
不能再让朱半天糟蹋,要离开村子。现在真的应了歌子的调调了。
迎击。
夫以苏子之贤,将而应弱燕,燕必破矣。
古乐器名。小鼓。
应田县鼓,鼗磬柷圉。
应,小鞞也;田,大鼓也。
笙师管教吹竽、笙、埙、籥、箫、篪、籧、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
应,长六尺五寸,其中有椎。
礼酒既竭,嘉宾既悦,应为之节。
应,乐器也。
参见“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