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寇
汉字寇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寇
-
Unicode码:\u5bc7
-
GBK码:BFDC
-
实体:寇
-
繁体中文:寇
-
发音与释义:
1
发音
拼音kòu
注音ㄎㄡˋ
切音
苦候切,去候,溪。
2
暴乱;为害。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为政者,主作盗贼为寇害,令民心动摇不安定也。
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寇,害也。
二物交寇我,生世真如浮。
3
劫掠。
无敢寇攘。
寇,劫取也。
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
勿抄掠。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4
盗匪。群行劫掠者。
寇贼奸宄。
群行攻劫曰寇。
寇者,众聚为之……故曰群行攻劫曰寇。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如:海寇,草寇。
5
6
侵略;侵犯。
是时匈奴彊,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坚将寇晋,群臣切谏不从。
夏四月,英吉利将寇吴淞,先以戈船三十艘,进攻乍浦。
7
侵略者;敌人。
虢射曰:‘弗予赂地而予之籴,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若勿予。’
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坚壁清野,寇无所得。
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8
姓。
《通志‧氏族四》:“寇氏,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氏焉。一云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氏。
秦灭卫,君角家于土谷,寇恂其八世孙也。又后魏改口引氏为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