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声
汉字声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声
-
Unicode码:\u58f0
-
GBK码:C9F9
-
实体:声
-
繁体中文:聲
-
发音与释义:
发音
书盈切,平清,书。
声音;声响。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更闻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
指音乐、诗歌。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选色遍齐代,征声匝邛越。
养其和平,以发厥声。
指言语。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恶声,犹恶言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
善声;名声。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文王有令闻之声者,乃述行有令闻之声之道所致也。
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
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
天下有其实未固,而助之以声;其威尚隐,而系之以望。
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民间喧然,常云昶当有异志,永光、景和中,此声转甚。
寄声冶城人,为我问一丘。
吟咏;乐歌。
德盛功茂,传序不忘,是故竹帛以载之,金石以声之,垂诸来世,万载弥光。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且吊公墓,且哭公堂,且声此词,以纪我伤。
屈遭谗放逐之际,不忍宗国沦丧,披历忠悃,声之歌赋,冀其君之感悟。
犹声称,宣布。
﹝秦﹞声德与国,实伐郑韩。
今华夏以平,荆汉知亡矣,可声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时陈人声将渡淮,令景和停军西兖州,为拒守节度。
声扬;声张。
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以声张其罪。
熙宗之弑,惟大兴国一人,世宗声其罪而磔之思陵之侧。
唯海上群雄,声大义于天下,十有七载矣。
本总统提倡人道,注重民生,奔走国难,二十余载,对于亡清虐政,曾声其罪状,布告中外人士。
做声;出声。
祝升,止哭,声三,启户。
声者,噫歆也。
云‘声者噫歆也’者,若《曲礼》云:将上堂,声必扬。
风兴云蒸,雷声雨降。
嫦娥对面几万里,不声渐渐西南去。
她原是镇上人家的婢女,嫁给那不声不响整天苦着脸的半老头子李根生还不满半年。
使发出声音。
﹝广川王刘去﹞令昭信声鼓为节,以教诸姬歌之。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你只往九天应元府下,借点雷神,径自声雷掣电,还他就有雨下也。
我兵声炮扬尘,诡为援兵,诱之出城,败还。
指汉字的声母。
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磝为叠韵。’
按,双声是指复词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故声有声母之义。
指汉字的声调。
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古音的四声是平、上、去、入,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
使者乃指兽命唤一声,兽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