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则
汉字则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则
-
Unicode码:\u5219
-
GBK码:D4F2
-
实体:则
-
繁体中文:則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发音
子德切,入德,精。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土壤各有肥瘠,贡赋从地而出,故分其土壤为上中下,计其肥瘠,等级甚多,但举其大较定为三品。
引申为等级。
《坤》作墬势,高下九则。
九则,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五命赐则。
则,地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之以方百里、二百里之地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相同,均等。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
则犹等也,均也。
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
标准权衡器。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
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
其则,用铜而镂文,以识其轻重。
铜则,重一百斤。黄字号。
则,盖即今之天平法马也。
谓权衡,衡量。
取古则今。
规律;法则。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
规章;法度。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以八则治都鄙。
则亦法也。典、法、则所用异,异其名也。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复睹东都辉,重见汉朝则。
楷模;准则。
敬慎威仪,为民之则。
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于古人。
不若居高养蒙,不为世网所羁,颇以李白为则。
这期间,不顾一切阻挠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仿效;效法。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
而廉夫畏其洁,高士则其操,儒先宗其学。
言必出乎正,动必由乎礼。趋舍取予,咸则乎古之君子。
犹形迹。
唯愿世尊莫形则,要甚从头请说看。
形则,就是形迹。
作,做。
笋蕨都无且则休,菜无半叶也堪羞。
沈将仕谨依其言,不敢则一声。
我上面流血的那一位,虽滴滴地流着,直到第一次枪声稍歇,我们爬起来逃走的时候,他也不则一声。
立即,马上。
应声涤地,则时成创。
副词。犹乃,就是。加强肯定语气。
虽陨于深渊,则天命也。
卿则州人,昔又从事,宁能往视其儿子,并宣孤意于其部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即,就。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
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副词。犹乃,才。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副词。只,仅。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怕则怕,追锋征起。
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
许多房奁,尽被官府籍没了,则藏得这物。
连词。表承接。a.用于顺承,犹即,就。
寒往则暑来,暑往寒来。
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连词。表承接。b.用于逆承,犹言原来,早已。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则室门亦闭。
连词。表承接。c.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结果,犹言就,那么。
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连词。表转折,犹却。
实欲言十则言百,百则言千矣。
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
他们则爱他的师傅,一近身时就潇洒快乐了许多。
连词。表平列。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今若暂停举选,或恐所害实深,一则远近惊惶,二则人士失业。
谁知宝玉昨儿见了他,也就留心,想着指名唤他来使用,一则怕袭人等多心,二则又不知他是怎么个情性,因而纳闷。
连词。表递进。犹而。
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
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
饮则食兮寿而康。
连词。表假设。犹若,如果。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虽然再三,则渎,亦恐徒劳耳。
连词。表因果。犹因此,所以。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连词。表选择。
今夫与人相若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连词。表让步。犹言固然,虽然。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巧则巧矣,非尽善也。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
助词。用于句中,无实义。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助词。用于句末,表语气,犹只,哉,者。
是知天咫,安知民则。
则亦与只同……《楚辞‧大招篇》每句末皆用只字,盖楚语然也。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早来到也,咱见相公去则。
助词。用于句首。无义。
则我姓裴名迪,关中人也。
则你这安西府汉子,姓甚名谁?
量词。犹篇,条。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标“二十九则”。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佛书以一条为一则。”
我们乡下,流行一则笑话。
第三部分
发音
姓。
诸城有则姓,音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