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辞典手册:中
汉字中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中
-
Unicode码:\u4e2d
-
GBK码:D6D0
-
实体:中
-
繁体中文:中
-
发音与释义:
第一部分
发音
陟弓切,平东,知。
内,里面。与“外”相对。 《易‧坤》:“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中,犹内也。
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
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特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
惟攻守之策,必须中授。
其正事体一章,且留中,于是言者有愧色。
指一个时期内或其中间。
本始中,从军击匈奴。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秘书省自政和末既徙于东观之下,宣和中始告落成。
指一个地区之内。
闽中安可处,日夜念归旋。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
指内心。
中无主而不止。
若使中心无受道之主,假令闻于圣说,亦不能止住于胸怀,故知无佗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中犹心也。
中虽无愧,敢不自明。
君之惠好,在中不忘。
引申为感情。
若中不济,而外彊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
谓情不足,而貌彊为之。
指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治痘疮﹞药匕之方,则始终以解毒和中为主。
身体。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
中,身也。
吾闻奇士至人,外物不能败其中。
不知余中虚,外冷得所托。
中间;当中。
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言王今来居洛邑……于地势正中。
击其中,则首尾具应。
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
布乃居中坐,使灵居左,备居右。
居于其中。
中天下而立。
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
有矮石榴,高倍尺,中讼庭,丽戒石。
中等。
吾相狗也……中之质若视日。
意气高远,望如视日,体质如斯,中品狗也。
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
半,一半。
二步积石,石重中钧以上者,五百枚。
中,半也。三十斤为钧,中钧约十五斤。
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虚实,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
中,半也。
春气已中,农功方急,而膏泽未洽,土脉尚干。
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施避。
间隔。
中月而禫。
中,间也。大祥之后,更间一月而为禫祭。
上射先升三等,下射从之中等。
中,犹闲也。
媒介,居间。
纪季姜归于京师,为之中者归之也。
中,谓关与婚事。
指介绍人,中间人。
士不中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
陆挽出一无赖作中假写卖券。
最近教会方面托县政府出面做中。
正。
头颈必中。
头容直。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
均匀。
斲挚必中,胶之必均。
挚之言致也;中犹均也。
中与均皆谓无厚薄不匀也。
合适;恰当。
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
中,得。
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蚀地震,朕甚惧焉。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
指正确的标准。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
犹言可,行,成。
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
正要来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
做中了饭没做?中了,拿来吃。
旁的看我的眼色行事,就中啦。
指中庸之道。
允执厥中。
执中者,谓执中道用之。
﹝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两端,过与不及也。用其中于民,贤与不肖皆能行之也。
指中和之气。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中,谓中和之气也。
指二十四节气的中气。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
步厤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
举正于中,民则不惑。
杜云:‘举中气以正月’,亦非也。古厤惟八节,后世乃有二十四气。以冬至为始,以闰余为终,故举正朔之月为中。
中午,日中的时候。
朕三更出理事。随事多少,或中前得竟;或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
又别有异物藤花,形似菱菜,朝紫、中绿、晡黄、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今释氏以不过中,食。
指中年。
老的要结合中、青。
发音
指北斗第一星魁中。
孛者何?彗星也。其言入于北斗何?北斗有中也。
中者,魁中。
指官府簿书。
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治中谓其治职簿书之要。
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讼狱之中’,皆谓簿书,犹今案卷也。此中字之本义,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手持簿书也。
况且‘升中于天’他(指巫)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
古代投壶时盛放计数筹码的器皿。
凡射事,饰中舍。筭(算),执其礼事。
中所以盛筭也。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中,谓受算之器。中之形,刻木为之,状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圜圈,以盛算也。
指盛文具的器皿。
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
中,本盛算器,此盖盛作策之具笔及铅椠也。
指中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马称服,也称为中。
骐骝是中,䯄骊是骖。
中,中服也。
骐马骝马是其中。谓为两中服也。
清凤韶《凤氏经说‧车前马》:“夹辕两马曰服。
《诗》曰:‘两服上襄。’亦曰中,《诗》曰:‘骐骝是中。’”
古代户役的年龄,北齐以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隋以十一以上、十七以下为中;唐以十六为中。
初定均田租、庸、调法。丁、中之民,给田一顷。
参阅《通典‧食货七》。
通“忠”。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
中犹忠也。
故不能学者,遇师则不中,用心则不专。
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中读为忠,古字中忠通用。遇师则不中,言其事师不忠诚也。
高注以不中为不正,非是。”
中国的简称。如中法战争、中医、中药等。
佛教语。指“三谛”(空、假、中)的第一义谛。谓不二之至理。 隋智顗《法华玄义》卷四:“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
二门三点有二种解。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参阅龙树《中论》。
姓。
周有中旄父。见《逸周书‧作雒》。
第二部分
发音
陟仲切,去送,知。
箭射着目标。
祝聃射王,中肩。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一箭射去……正中了鹿的头上。
泛指击中或被击中。
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
百击不中。
我害怕你们房里中了炮子,拼命喊你们,又不见答应。
符合。
不中者死,失理者亡。
中犹合也。不合三政者则死。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
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谁知道我的预想竟的中了,我自己就在证实这预想。
及,到达。
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
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长中骭,取便于骑也。
满。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言表笺奏请,秤取一石,日夜有程期,不满不休息。
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蘖,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
中,犹满也。量中者,满其数也。
考取;录取。
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
你是他的雠人,他怎么肯中你?
我没想到咱们一考就考中了。
相当;相应。
楚之有黄金,中齐有菑石也。
中,当也。言楚之有黄金,当齐之有菑石也。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中犹应也。
六尺有六寸,与步相中。
中,应也。谓正与步相应。
值得。
珪中四千,瑗中五百。
﹝陈兴霸﹞酒后耳热,辄骂古伪豪杰,不中一文钱。
击;杀。
王拱而朝天下,后者以兵中之。
膏之杀鳖,鹊矢中猬,烂灰生蝇。
中亦杀也。
侵袭;伤害。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有似迫寒之伤人。
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
夫心者,灵府也,为物所中,终身不痊。
妖魅乘机而中,皆邪念感召耳。
指被侵袭、伤害。
乌桓时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后匈奴,因乘乌桓敝,击之,斩首六千余级。
中伤,陷害。
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中伤之也。
时度与元稹知政,度尝条稹憸佞,逢吉以为其隙易乘,遂并中之。
会司天台灾,翼岩上书言事,欲以中公,而上洞其奸,切责翼岩斩之。
适有以蜚语相中者,谓先生受外赂为它人计便。
遭受;受到。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
醉饮。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
且中京中酒,何必武昌鱼。
按,“中酒”之“中”,古人诗词中平仄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