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耳目的唐诗诗句
描写耳目的唐诗诗句。
描写耳目的唐诗诗句
耳目[ěr mù]
释义:
1
耳朵和眼睛。
2
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
3
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
4
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5
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
6
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
列表:
-
1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
2
耳目多异赏,风烟有奇状。
卢照邻《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 -
3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 -
4
耳目旷暄凉,怀抱盈悲惋。
储光羲《贻刘高士别》 -
5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颜真卿《赠僧皎然》 -
6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7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
阎宽《春宵览月》 -
8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高适《涟上题樊氏水亭》 -
9
穷巷轩车静,闲斋耳目愁。
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 -
10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
11
空林留宴言,永日清耳目。
钱起《过沈氏山居》 -
12
隐几读黄老,闲居耳目清。
于良史《闲居寄薛华》 -
13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王建《冬夜感怀》 -
14
无令耳目胜,则使性命倾。
权德舆《与道者同守庚申》 -
15
若闻笙鹤声,宛在耳目前。
权德舆《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
16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 -
17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
18
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
刘禹锡《秋江早发》 -
19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
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
20
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刘禹锡《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
21
松气清耳目,竹氛碧衣襟。
孟郊《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
22
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
孟郊《越中山水》 -
23
耳目极眺听,潺湲与嶔岑。
孟郊《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
24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张籍《卧疾》 -
25
端居无俦侣,日夜祷耳目。
张籍《怀友》 -
26
久住空林下,长斋耳目清。
张籍《赠箕山僧》 -
27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
刘叉《雪车》 -
28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白居易《梦仙》 -
29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白居易《登乐游园望》 -
30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 -
31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
白居易《登香炉峰顶》 -
32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白居易《题赠定光上人》 -
33
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 -
34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白居易《天宫阁早春》 -
35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白居易《短歌曲》 -
36
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
白居易《春日闲居三首》 -
37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
姚合《寄杨茂卿校书》 -
38
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 -
39
风泉输耳目,松竹助玄虚。
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
40
刁斗严更军耳目,戈鋋长控国咽喉。
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
41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李群玉《吾道》 -
42
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
贾岛《延寿里精舍寓居》 -
43
一窥耳目眩,再听云发竖。
皮日休《太湖诗:游毛公坛》 -
44
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初入太湖》 -
45
节穿开耳目,根瘿坐熊罴。
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
46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黄滔《游东林寺》 -
47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皎然《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
48
深居寡忧悔,胜境怡耳目。
皎然《冬日山行过薛征君》 -
49
始欣耳目远,再使机虑清。
皎然《读张曲江集》 -
50
涧香霞影绕楼台,卷箔凭阑耳目开。
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迎仙阁》 -
51
坐客神魂凝,巢禽耳目倾。
虚中《听轩辕先生琴》 -
52
绵境经耳目,未尝旷跻登。
郭密之《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