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国风的唐诗诗句
描写国风的唐诗诗句。
描写国风的唐诗诗句
国风[guó fēng]
释义:
1
《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
国家的风俗。
列表:
-
1
殷荐明德,传芳国风。
不详《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坤元》 -
2
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顾况《杂曲歌辞:乐府》 -
3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
4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张九龄《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
5
臣觉筵中听,还如大国风。
张说《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 -
6
多惭郎署在,辄继国风馀。
卢僎《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
7
雨露将天泽,文章播国风。
卢僎《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 -
8
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孙逖《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
9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高适《别韦参军》 -
10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敬括《省试七月流火》 -
11
鼎食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
12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杜甫《中夜》 -
13
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
钱起《送王谏议任东都居守》 -
14
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
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
15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元结《舂陵行》 -
16
上国风尘旧,中司印绶荣。
皇甫冉《送魏中丞还河北》 -
17
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顾况《乐府》 -
18
俸禄资生事,文章实国风。
戴叔伦《送万户曹之任扬州便归旧隐》 -
19
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
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
20
汉阳云树清无极,蜀国风烟思不堪。
司空曙《送郑锡》 -
21
国风人已变,山泽增辉光。
王建《寄李益少监兼送张实游幽州》 -
22
自顾非国风,难以合圣人。
王建《送薛蔓应举》 -
23
金玉美王度,欢康谣国风。
武元衡《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
24
眺听逢秋兴,篇辞变国风。
温会《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
25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孟郊《读张碧集》 -
26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
卢仝《孟夫子生生亭赋》 -
27
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
白居易《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
28
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
章孝标《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 -
29
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马戴《怀故山寄贾岛》 -
30
晋国风流阻洳川,家家弦管路岐边。
薛能《平阳寓怀》 -
31
唯恐南国风雨落,碧芜狼藉棠梨花。
温庭筠《醉歌》 -
32
揣情摩意已无功,只把篇章助国风。
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
33
自从忠谠承天眷,更用文篇续国风。
方干《寄灵武胡常侍》 -
34
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
郑谷《卷末偶题三首》 -
35
篇篇高且真,真为国风陈。
郑谷《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 -
36
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
杜荀鹤《维扬逢诗友张乔》 -
37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杜荀鹤《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
38
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
杜荀鹤《投从叔补阙》 -
39
帆飞楚国风涛润,马度蓝关雨雪多。
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 -
40
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曹松《吊李翰林》 -
41
骚人久不出,安得国风清。
裴说《经杜工部坟》 -
42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
郑良士《游九鲤湖》 -
43
门无尘事闭,卷有国风开。
熊皎《冬日原居酬光上人见访》 -
44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陈陶《竹十一首》 -
45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谭用之《别江上一二友生》 -
46
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
谭用之《贻净居寺新及第》 -
47
有时倚槛垂双袂,故国风光似眼前。
刘兼《登郡楼书事》 -
48
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
李季华《题季子庙》 -
49
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吕炅《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
50
清在如江水,仁留是国风。
皎然《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 -
51
傥在扶天步,重兴古国风。
贯休《闻王慥常侍卒三首》 -
52
君闻国风否,千载咏关关。
齐己《寄勉二三子》 -
53
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齐己《送彬座主赴龙安请讲》 -
54
可堪东献明天子,命服新酬赞国风。
齐己《赠智满三藏》 -
55
别兴偶随云水远,知音本自国风高。
齐己《喜得自牧上人书》 -
56
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
齐己《谢王詹事垂访》 -
57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齐己《谢孙郎中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