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伊水的唐诗诗句
描写伊水的唐诗诗句。
描写伊水的唐诗诗句
伊水[yī shuǐ]
释义:
1
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
列表:
-
1
太山比赫,伊水闻笙。
不详《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
2
钓台惭作赋,伊水滥闻笙。
褚亮《奉和禁苑饯别应令》 -
3
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 -
4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
司马逸客《雅琴篇》 -
5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
韦述《晚渡伊水》 -
6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
7
苑梨飞绛叶,伊水净寒流。
李颀《赠别张兵曹》 -
8
草绿小平津,花开伊水滨。
李颀《送乔琳》 -
9
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
储光羲《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
10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储光羲《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
11
树绿天津道,山明伊水阳。
储光羲《洛中送人还江东》 -
12
送客临伊水,行车出故关。
储光羲《送王上人还襄阳》 -
13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王昌龄《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
14
寂寞对伊水,经行长未还。
刘长卿《龙门八咏:福公塔》 -
15
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
刘长卿《龙门八咏:水西渡》 -
16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刘长卿《龙门八咏:渡水》 -
17
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刘长卿《送元八游汝南》 -
18
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
韦应物《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
19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
张万顷《东溪待苏户曹不至》 -
20
朝涉伊水门,伊水入门流。
楼颖《伊水门》 -
21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顾况《洛阳早春》 -
22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刘禹锡《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
23
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
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
24
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
刘禹锡《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
25
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
孟郊《送淡公》 -
26
秋日出城伊水好,领谁相逐上闲船。
张籍《寄令狐宾客》 -
27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白居易《留别微之》 -
28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白居易《六年秋重题白莲》 -
29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白居易《五凤楼晚望》 -
30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白居易《秋游》 -
31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白居易《寒食》 -
32
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
白居易《饱食闲坐》 -
33
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
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
34
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滨。
李绅《和晋公三首》 -
35
莲池伊水入,石径远山通。
姚合《寄题尉迟少卿郊居》 -
36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许浑《洛中秋日》 -
37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李商隐《寄远》 -
38
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
刘沧《题龙门僧房》 -
39
城连伊水禹门近,烟隔上阳宫树微。
刘沧《题天宫寺阁》 -
40
迢递旧山伊水畔,破斋荒径闭烟萝。
刘沧《汶阳客舍》 -
41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
42
穿空激远不可遏,仿佛似向伊水头。
罗隐《薛阳陶觱篥歌》 -
43
伊水林泉今已矣,因取遗编认前事。
罗隐《薛阳陶觱篥歌》 -
44
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
郑谷《望湘亭》 -
45
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濆。
裴度《刘二十八自汝赴左冯,涂经洛中相见联句》 -
46
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
贯休《洛阳尘》 -
47
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
马令《早春陪敕使麻先生祭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