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东南的唐诗诗句
描写东南的唐诗诗句。
描写东南的唐诗诗句
东南[dōng nán]
释义:
1
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
2
泛指国家领域内的东南地区。
列表:
-
1
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李显《幸秦始皇陵》 -
2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
卢怀慎《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 -
3
东南信多水,会合当有年。
杨巨源《琴曲歌辞:别鹤》 -
4
君为东南风,妾作西北枝。
于濆《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
5
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李白《杂曲歌辞:夜坐吟》 -
6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
王绩《古意六首》 -
7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
8
无由西北归,空自东南顾。
任希古《和李公七夕》 -
9
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张九龄《秋怀》 -
10
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张九龄《别乡人南还》 -
11
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宋之问《郡宅中斋》 -
12
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
李峤《雨》 -
13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李峤《竹》 -
14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
骆宾王《畴昔篇》 -
15
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
骆宾王《夕次旧吴》 -
16
云浮西北盖,月照东南隅。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
17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刘希夷《捣衣篇》 -
18
潮水东南落,浮云西北回。
张说《石门别杨六钦望》 -
19
无异登玄圃,东南望白河。
沈佺期《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 -
20
目劳西北云,心醉东南嶂。
赵冬曦《陪张燕公登南楼》 -
21
东南之美,生于会稽。
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
22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
卢怀慎《奉和圣制龙池篇》 -
23
一尉东南远,谁知此夜欢。
张子容《云阳驿陪崔使君邵道士夜宴》 -
24
东南飞鸟处,言是故乡天。
万齐融《赠别江头》 -
25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孙逖《丹阳行》 -
26
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
崔国辅《题预章馆》 -
27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王维《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
28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崔颢《赠怀一上人》 -
29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
崔颢《赠怀一上人》 -
30
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
李颀《东京寄万楚》 -
31
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李颀《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
32
薄游出京邑,引领东南望。
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
33
回迹清宪台,传骑东南去。
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
34
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璵弟》 -
35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 -
36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王昌龄《咏史》 -
37
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王昌龄《送李擢游江东》 -
38
谪居东南远,逸气吟芳荃。
陶翰《赠房侍御》 -
39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
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40
风化东南满,行舟来去传。
刘长卿《鄂渚送池州程使君》 -
41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
刘长卿《过邬三湖上书斋》 -
42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刘长卿《龙门八咏:渡水》 -
43
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萧颖士《送张翬下第归江东》 -
44
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
孟云卿《伤情》 -
45
前路舍舟去,东南仍晓晴。
孟云卿《汴河阻风》 -
46
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孟浩然《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
47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孟浩然《舟中晓望》 -
48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李白《赠崔谘议》 -
49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
50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51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
52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
53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
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
54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
55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
56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
57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
58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韦应物《送冯着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
59
快风从东南,荷叶翻向西。
岑参《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
60
东南随去鸟,人吏待行舟。
岑参《送扬州王司马》 -
61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
岑参《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
62
更有嵩少峰,东南为胜引。
元晟《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引字》 -
63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
64
传有东南别,题诗报客居。
高适《送崔功曹赴越》 -
65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杜甫《遣兴五首》 -
66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杜甫《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
67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枻白帝城。
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
68
天长眺东南,秋色馀魍魉。
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
69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
70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 -
71
东南御亭上,莫问有风尘。
钱起《送元中丞江淮转运》 -
72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
元结《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
73
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
独孤及《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
74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郎士元《送奚贾归吴》 -
75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
76
高馆谁留客,东南二室峰。
皇甫冉《福先寺寻湛然寺主不见》 -
77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
薛据《西陵口观海》 -
78
序秩东南远,离忧岁月除。
常衮《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
79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
80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窦庠《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
81
孤云生西北,从风东南飘。
李益《答郭黄中孤云首章见赠》 -
82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李益《来从窦车骑行》 -
83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李益《度破讷沙二首》 -
84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李益《夜宴观石将军舞》 -
85
出东南,殊草木。
张南史《竹》 -
86
相国刻日波涛清,当朝自请东南征。
王建《东征行》 -
87
东南古丘墟,莽苍驰郊坰。
刘复《经禁城》 -
88
明日东南路,穷荒雾露天。
张登《送王主簿游南海》 -
89
东南江路旧知名,惆怅春深又独行。
权德舆《自桐庐如兰溪有寄》 -
90
东南信多水,会合当有年。
杨巨源《别鹤词送令狐校书之桂府》 -
91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
92
寄笺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
93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韩愈《孟生诗》 -
94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刘禹锡《望衡山》 -
95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
96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 -
97
汉郡三十六,郁林东南遥。
刘禹锡《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 -
98
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
99
共爱东南美,青青叹有筠。
席夔《赋得竹箭有筠》 -
100
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
孟郊《下第东南行》 -
101
家在吴楚乡,泪寄东南波。
孟郊《渭上思归》 -
102
东南富水木,寂寥蔽光辉。
孟郊《立德新居》 -
103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
孟郊《送从弟郢东归》 -
104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孟郊《送李翱习之》 -
105
鸳鸯东南飞,飞上青山头。
张籍《湖南曲》 -
106
才名振京国,归省东南行。
张籍《赠别孟郊》 -
107
见说孤帆去,东南到会稽。
张籍《送越客》 -
108
东南归路远,几日到乡中。
张籍《送朱庆余及第归越》 -
109
云水东南两月程,贪归庆节马蹄轻。
张籍《送从弟删东归》 -
110
腊风刀刻肌,遂向东南走。
卢仝《冬行三首》 -
111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卢仝《扬州送伯龄过江》 -
112
逡巡崔嵬日,杲曜东南隅。
元稹《苦雨》 -
113
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
元稹《表夏十首》 -
114
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
白居易《续古诗十首》 -
115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白居易《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
116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白居易《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
117
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
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
118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白居易《题杨颖士西亭》 -
119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
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
120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 -
121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白居易《截树》 -
122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白居易《洛下卜居》 -
123
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
白居易《寄江南兄弟》 -
124
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白居易《禁中月》 -
125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白居易《仙娥峰下作》 -
126
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
白居易《王夫子》 -
127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128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 -
129
起望会稽云,东南一回首。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问刘、白》 -
130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白居易《寄情》 -
131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
白居易《渡淮》 -
132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
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 -
133
前年左选,东南万里。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 -
134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
张仲方《赋得竹箭有筠》 -
135
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
张又新《谢池》 -
136
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
李绅《新楼诗二十首:禹庙》 -
137
东南旧美凌霜操,五月凝阴入坐寒。
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南庭竹》 -
138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
舒元舆《桥山怀古》 -
139
黄道天清拥珮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殷尧藩《金陵怀古》 -
140
西北诸峰连朔漠,东南众水合昆仑。
殷尧藩《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
141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姚合《送敬法师归福州》 -
142
天假纵横入幕筹,东南顿减一方忧。
章孝标《送陈校书赴蔡州幕》 -
143
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白敏中《贺收复秦原诸州诗》 -
144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
145
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
朱庆余《送浙东陆中丞》 -
146
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杜牧《郡斋独酌》 -
147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
148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李商隐《桂林》 -
149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李商隐《代赠二首》 -
150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李商隐《东南》 -
151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刘得仁《听歌》 -
152
霜薄东南地,江枫落未齐。
刘得仁《送越客归》 -
153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项斯《送友人游河东》 -
154
东南路苦辛,去路见无因。
项斯《送友人之江南》 -
155
海日东南出,应开岭上扉。
薛能《寄终南隐者》 -
156
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
薛能《秋题》 -
157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石头城》 -
158
在越居何寺,东南水路归。
贾岛《送去华法师》 -
159
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温庭筠《寄山中人》 -
160
何处无苛政,东南有子男。
李频《寄辛明府》 -
161
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
曹邺《去不返》 -
162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
曹邺《夜坐有怀》 -
163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
164
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
于濆《南越谣》 -
165
君为东南风,妾作西北枝。
于濆《古别离》 -
166
帝命分留务,东南向楚天。
许棠《送李员外知扬子州留务》 -
167
戴豸却驱鸡,东南上句溪。
许棠《送王侍御赴宣城》 -
168
东南自此全无事,只为期年政已成。
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
169
唯涤双尘耳,东南听政声。
许棠《送防州邬员外》 -
170
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
林宽《送人宰浦城》 -
171
曲水分飞岁已赊,东南为客各天涯。
皮日休《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
172
已觉天地闭,竞为东南迁。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 -
173
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初入太湖》 -
174
东南有狂兕,猎者西北矢。
陆龟蒙《杂讽九首》 -
175
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
聂夷中《早发邺北经古城》 -
176
重作东南尉,生涯尚似僧。
张乔《送南陵尉李频》 -
177
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
方干《卢卓山人画水》 -
178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
方干《送孙百篇游天台》 -
179
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
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
180
莫道东南路不赊,思归一步是天涯。
方干《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 -
181
龙跃虬蟠旋作潭,绕红溅绿下东南。
罗邺《叹流水二首》 -
182
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
罗隐《江州望庐山》 -
183
宦途不复更经营,归去东南任意行。
罗隐《送杨炼师却归贞浩岩》 -
184
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
罗隐《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
185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
186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
周朴《桐柏观》 -
187
东南亦是中华分,蒸郁相凌太不平。
韩偓《喜凉》 -
188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王毂《送友人归闽》 -
189
东南骑马出郊坰,回首寒烟隔郡城。
韦庄《虢州涧东村居作》 -
190
山色东南连紫府,水声西北属洪都。
韦庄《袁州作》 -
191
独上秦台最高处,旧山依约在东南。
翁承赞《晓望》 -
192
翠染琅玕粉渐开,东南移得会稽栽。
徐夤《竹》 -
193
是际船中望,东南仞仞秋。
曹松《岳阳晚泊》 -
194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邺《王将军宅夜听歌》 -
195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胡宿《津亭》 -
196
东南更何有,一醉先王风。
陈陶《涂山怀古》 -
197
明日将片叶,三山东南浮。
陈陶《海昌望月》 -
198
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
陈陶《续古二十九首》 -
199
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
蒋吉《闻歌竹枝》 -
200
裴回东南望,双泪空沾衣。
廉氏《怀远》 -
201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
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 -
202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贯休《献钱尚父》 -
203
安得东南风,吹散八表外。
齐己《浮云行》 -
204
布褐东南隐,相传继谢敷。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 -
205
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
宋之问《登北固山》 -
206
诗手难题画手惭,浅青浓碧叠东南。
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