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秋的唐诗诗句
描写三秋的唐诗诗句。
描写三秋的唐诗诗句
三秋[sān qiū]
释义:
1
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2
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3
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4
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列表:
-
1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 -
2
祀遵五礼,时属三秋。
不详《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 -
3
八表欢无事,三秋贺有成。
不详《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四举酒》 -
4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相和歌辞:王昭君》 -
5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温庭筠《相和歌辞:懊恼曲》 -
6
违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
赵微明《杂曲歌辞:古离别》 -
7
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
不详《杂曲歌辞:排遍第一》 -
8
三秋大漠冷溪山,八月严霜变草颜。
不详《杂曲歌辞:入破第三》 -
9
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王绩《食后》 -
10
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
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 -
11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卢照邻《咏史四首》 -
12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
卢照邻《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
13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
卢照邻《失群雁》 -
1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卢照邻《雨雪曲》 -
15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昭君怨》 -
16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卢照邻《还京赠别》 -
17
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任希古《和李公七夕》 -
18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杨炯《有所思》 -
19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杨炯《送临津房少府》 -
20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宋之问《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
21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宋之问《在荆州重赴岭南》 -
22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李峤《云》 -
23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
24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李峤《九日应制得欢字》 -
25
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李峤《菊》 -
26
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
李峤《倡妇行》 -
27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
28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杜审言《登襄阳城》 -
29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
30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 -
31
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
骆宾王《晚泊河曲》 -
32
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骆宾王《咏怀》 -
33
九辨人犹摈,三秋雁始过。
张说《荆州亭入朝》 -
34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
35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沈佺期《陇头水》 -
36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沈佺期《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
37
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
赵彦昭《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
38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
萧至忠《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余字》 -
39
九日报仙家,三秋转岁华。
赵彦伯《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花字》 -
40
御气三秋节,登高九曲门。
于经野《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 -
41
荒垒三秋夕,穷郊万里平。
郑愔《塞外三首》 -
42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
43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李白《江夏行》 -
44
雨散三秋别,风传一字书。
包佶《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 -
45
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
李嘉佑《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
46
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
47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杜甫《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
48
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独孤及《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
49
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
郎士元《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
50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
赵征明《思归》 -
51
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
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 -
52
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
53
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
54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苗发《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 -
55
迢递三秋梦,殷勤独夜心。
武元衡《夜坐闻雨寄严十少府》 -
56
空山摇落三秋暮,萤过疏帘月露团。
武元衡《宿青阳驿》 -
57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
58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
59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
60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
61
汉垒三秋静,胡沙万里空。
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
62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白居易《太湖石》 -
63
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
白居易《题喷玉泉》 -
64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白居易《秋雨夜眠》 -
65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
66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
张碧《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
67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许浑《送韩校书》 -
68
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李商隐《镜槛》 -
69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崔铉《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
70
三秋木落半年客,满地月明何处砧。
薛能《秋夜旅舍寓怀》 -
71
路遥千万里,人别十三秋。
贾岛《怀博陵故人》 -
72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贾岛《寄河中杨少尹》 -
73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温庭筠《懊恼曲》 -
74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温庭筠《西江上送渔父》 -
75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
温庭筠《题僧泰恭院二首》 -
76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温庭筠《磐石寺留别成公》 -
77
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
温庭筠《晚坐寄友人》 -
78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李郢《上裴晋公》 -
79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陆龟蒙《寒夜文宴得惊字》 -
80
三秋万里五溪行,风里孤云不计程。
方干《送僧南游》 -
81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
唐彦谦《上巳》 -
82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
杜荀鹤《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
83
一宿三秋寺,闲忙与晓分。
杜荀鹤《秋宿栖贤寺怀友人》 -
84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杜荀鹤《秋日湖外书事》 -
85
三秋病起见新雁,八月夜长思旧居。
徐夤《忆长安上省年》 -
86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徐夤《蝴蝶二首》 -
87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
刘辟《登楼望月二首》 -
88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
王仁裕《放猿》 -
89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张立《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
90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
吴筠《过天门山怀友》 -
91
河汉虽云阔,三秋尚有期。
织女《赠郭翰二首》 -
92
三秋稽颡叩真灵,龙虎交时金液成。
不详《太白山魔诳道士诗》 -
93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崔善为《九月九日》 -
94
天畔三秋空复情,袖中一字无由得。
皇甫冉《寄刘方平》 -
95
三秋佳节,罥晴空,凝碎露,茱萸千结。
尹鹗《秋夜月》 -
96
画屏绣阁三秋雨,香唇腻脸偎人语。
欧阳炯《菩萨蛮》 -
97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居。
冯延巳《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