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黄衣

词语黄衣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黄衣

  • Unicode码:\u9ec4\u8863
  • 拼音:huáng yī
  • 繁体:黃衣
  • 释义:
1

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

黄衣黄冠而祭。

﹝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缁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刘向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初,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太祖身。

2

借指僧道或宦官。

咸通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怿,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冲浮图者,许以自荐。

此所谓制举也。时诏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中宗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