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鸿胪
词语鸿胪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鸿胪
- Unicode码:\u9e3f\u80ea
- 拼音:hóng lú
- 繁体:鴻臚
- 释义:
1
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2
指该官署官员。
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
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