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贴黄
词语贴黄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贴黄
- Unicode码:\u8d34\u9ec4
- 拼音:tiē huáng
- 繁体:貼黃
- 释义:
1
唐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
2
宋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劄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于后,乃谓之贴黄。”
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辄具此奏。
3
明清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顾炎武《日知录‧贴黄》:“﹝崇祯﹞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牍尾,以便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