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搢笏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亦作“搢忽”。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
忽即笏字。
天子大服,冕袆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新乐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引申指朝见。
圣祖异焉,敕建灵谷寺……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