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忽怳

词语忽怳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忽怳

  • Unicode码:\u5ffd\u6033
  • 拼音:hū huǎng
  • 繁体:忽怳
  • 释义:
1

亦作“忽荒”“忽恍”“忽慌”。(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 《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神心忽恍,经纬万方。

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从是雠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怳如不可知。

(2)指天空。

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间。

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

项岱曰:忽荒,天上也。

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

(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痴人之暝行。

2

黄帝臣名。善忘之人。

黄帝亡其玄珠,使离珠索之,而弗能得之也,于是使忽怳而后得之。

忽怳黄帝臣也;忽怳,善忘之人。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